新學年中小學購書費 升幅顯著高於通脹 消費者委員會

Leo Migdal
-
新學年中小學購書費 升幅顯著高於通脹 消費者委員會

本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7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5.6%。本會其後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了書商所提供的購書折扣,因此為學生需支付的實際金額。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學生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所計算的購書費內。 從調查所得資料可見,每級的科目數量、學生選修的科目組合、學校選用書冊數量多寡、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數量、書本價格、書商提供的折扣率或學校集體訂購的折扣率等均是影響購書費多寡的重要因素。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全新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報》登場!即睇內容重點/試閱/訂閱詳情︰https://bit.ly/3XwwFkF 消委會9月16日於7月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費書在新學年平均加價4.2%,升幅為近10年最高。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超過三千元,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較同期通脹2.0%高。 消委會根據78間小學和69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調查,發現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升幅較同期通脹高。 小學方面,平均購書費是3,352元,升幅最高的是小二和小六為4.3%。教材使用方面,小學中、英、數及常識主科的購書價由549至873元不等,每級平均使用7至11本書目,另外平均用5至6本作業及補充練習。其他科目的書價則不高於250元。 中學方面,平均書價為3,008元,較小學書價低。初中平均購書費升4.4%,為3,551元;英文科的平均書費最高,約758元,然後依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書費500多元;其餘科目不多於360元。

至於高中,平均購書費升4.0%,為2,466元。主修科包括中英數的平均書費是1,331至1,801元,而選修科總平均購書費較高的首五科是化學、生物、物理、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開支為2,010至2,615元不等。 新學年開始,各位家長又要忙著為子女準備上學的物資,其中書簿費是各家庭的一大開支!消委會公布2021/22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整體平均購書費,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3%和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0.4%)!消委會建議,各中小學將學材循環再用,一來有助推動環保,二來又能夠減省學生的購書開支。 在教育局的協助下,消委會成功接觸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收集了各學校新舊學年的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費用,再加以分析及計算於扣除各種折扣後,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和兩學年的變化。 根據消委會的調查,小學新學年平均書費是$3, 083,按年顯著上升5.3%,升幅高於去年的2.8%。 跟上學年相比,升幅最低的是小一(+4.9%);而升幅最高的則是小五(+5.5%);高小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181)就比初小($2,984)高出近二百元。 按照科目分析,小學的中、英、數和常識的平均書費由$501至$803不等,餘下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30,當中以普通話和音樂科的平均書費最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是$2,887,按上年上升3.6%,較去年的升幅高2.8%。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書費為$3,340,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二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5.9%),消委會認為原因是部分學校中二所讀的科目及用書跟舊學年有分別。同樣以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21,其次是綜合科學、數學和中文科,介乎$463至$492。

不少莘莘學子在暑假已購買新書迎接新學年的學習。消委會今年7月就教科書價格進行調查,發現超過9成中小學的購書費均有所上升,如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的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個學年上升5.7%,當中以小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6.4%;而中學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元,升2.9%,並以中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9.3%,升幅均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今年7月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就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書單及有關資料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發現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上升5.7%,升幅最高的是小四,增加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則比初小高出1成,而按科目分析,英文科的購書費最為昂貴,平均為836元。 中學方面,初中新學生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元,按年升幅為5.4%,以中三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增加7.3%,消委會分析指,是因為部份學校的中三用書量與上學年有顯著分別,例如有學校於生活及社會科、電腦科或中史科總共增加7至8本書目,購書開支因而增加超過720元至840元,有學校表示此舉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 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25元,較上學年低0.4%,中五及中六的購書費分別下跌9.9%及3%,不過中四的購書費則上升9.3%,主要因為學校一般會安排高中學生於中四及中五陸續購買該學習階段所需的書本。綜合初中及高中新學年的購書開支,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2.9%。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費者委員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1.7%)。調查結果顯示,選用不同書冊、作業及補充練習數量多寡、書商提供的購書折扣、新學年的學材與去年不同,均是影響購書費的因素。除購書費外,學生或需要額外繳付學校自編教材的印刷費,以至購買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電子裝置以配合電子教學,亦是另一筆不菲的開支。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調查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消委會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調查的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較去年的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1.7%)。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升幅(7.3%)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共增加7至8本書目,令相關購書開支增加逾$720。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由於正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與通識教育科的交接期,兩學年的中四及中五購書情況受上學年的安排所影響。就中四而言,上學年公民科用書並未完成評審,所以大部分學校因而選擇使用教育局的學與教資源及自編教材;而新學年約8成半學校表示會選用適用書目表內公民科的課本(約$170至$220),相關購書費因此有所上升。至於中五級,新學年大部分學生全年度只需購買1本公民科用書,較以往通識教育科需購買2至3 本課本少;因此中五公民科平均購書費較上學年少。 除教科書外,學校亦會規定學生購買一定數量的練習作為必要教材,因而亦影響購書費的總數。在小學級別方面,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的作業及補充練習平均為5本,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當中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科和數學科練習均在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中學級別方面,初中以英文科的用書量較高,平均為4本,中文及數學科則平均使用2本書目,高中必修科的平均用書量為2本(不包括通識教育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和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元和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5.7%和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hket:ul-video id="6501"}}{{/hket:ul-video}}

消委會 ︳信用卡優惠投訴增一倍,派迎新禮品拖逾半年【附信用卡消費5大貼士】,詳情即睇:【下一頁】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分析和計算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和兩學年間的變化。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和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5.7%,比消委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升幅的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升幅,各級別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元至3,369元,升幅最低的是小二的4.8%,升幅最高的是小四的6.4%,高小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的3,329元則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 新學年展開近兩星期,每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費者委員會昨日(15日)公布調查,中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近三千元,小學更近三千二百元,分別較上學年上升2.9%及5.7%,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1.7%);受疫情影響,網上授課成為教學的新常態,有學校選用兼備電子版本的課本套裝,令購書費用大增。 調查所得,中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均上升,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分別較上學年上升2.9%及5.7%。 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科目比較,除主科外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中學方面,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 各級升幅中以中三最為顯著,升若7.3%,因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共增加7至8本書目,令相關購書開支增加逾$720。 消費者委員會今年7月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1/22學年加價。 新學年開始,子女的書簿費是不少家庭的另一筆開支。消費者委員會今年7月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1/22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4%,加幅追回去年同期通脹。根據57間小學及50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中小學生新學年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083元及2,887元,較上學年上升5.3%及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0.4%的通脹。 消委會在教育局協助下,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抽出87間小學及76間中學,並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再加以分析及計算於扣除各種折扣後,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和兩學年間的變化。截至8月底,調查共得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5.6%。 根據消委會調查,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083元,按年顯著上升5.3%,升幅高於去年的2.8%;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879元至3,223元,按年升幅介乎 4.9%至5.5%。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181元,稍高於初小的2,984元。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887元,按年上升3.6%,較去年的升幅1.9%高。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40元,按年升幅為4%。高中方面,鑑於新學年教育局在中四級別,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替通識教育科,今學年購書情況與上學年不同,未能直接比較兩學年的開支。若剔除中四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學年)及通識教育科(上學年)的數據後,高中平均購書費為2,433元,較上學年高3%。

People Also Search

本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7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5.6%。本會其後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了書商所提供的購書折扣,因此為學生需支付的實際金額。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學生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所計算的購書費內。 從調查所得資料可見,每級的科目數量、學生選修的科目組合、學校選用書冊數量多寡、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數量、書本價格、書商提供的折扣率或學校集體訂購的折扣率等均是影響購書費多寡的重要因素。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

本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7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5.6%。本會其後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了書商所提供的購書折扣,因此為學生需支付的實際金額。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學生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所計算的購書費內。 從調查所得資料可見,每級的科目數量、學生選修的科目組合、學校選用書冊數量多寡、學生必須購買的書...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全新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報》登場!即睇內容重點/試閱/訂閱詳情︰https://bit.ly/3XwwFkF 消委會9月16日於7月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費書在新學年平均加價4.2%,升幅為近10年最高。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超過三千元,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較同期通脹2.0%高。 消委會根據78間小學和69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調查,發現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升幅較同期通脹高。 小學方面,平均購書費是3,352元,升幅最高的是小二和小六為4.3%。教材使用方面,小學中、英、數及常識主科的購書價由549至873元不等,每級平均使用7至11本書目,另外平均用5至6本作業及補充練習。其他科目的書價則不高於250元。 中學方面,平均書價為3,008元,較小學書價低。初中平均購書費升4.4%,為3,551元;英文科的平均書費最高,約758元,然後依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書費500多元;其餘科目不多於360元。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全新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報》登場!即睇內容重點/試閱/訂閱詳情︰https://bit.ly/3XwwFkF 消委會9月16日於7月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費書在新學年平均加價4.2%...

至於高中,平均購書費升4.0%,為2,466元。主修科包括中英數的平均書費是1,331至1,801元,而選修科總平均購書費較高的首五科是化學、生物、物理、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開支為2,010至2,615元不等。 新學年開始,各位家長又要忙著為子女準備上學的物資,其中書簿費是各家庭的一大開支!消委會公布2021/22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整體平均購書費,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3%和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0.4%)!消委會建議,各中小學將學材循環再用,一來有助推動環保,二來又能夠減省學生的購書開支。 在教育局的協助下,消委會成功接觸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收集了各學校新舊學年的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費用,再加以分析及計算於扣除各種折扣後,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和兩學年的變化。 根據消委會的調查,小學新學年平均書費是$3, 083,按年顯著上升5.3%,升幅高於去年的2.8%。 跟上學年相比,升幅最低的是小一(+4.9%);而升幅最高的則是小五(+5.5%);高小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181)就比初小($2,984)高出近二百元。 按照科目分析,小學的中、英、數和常識的平均書費由$501至$803不等,餘下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30,當中以普通話和音樂科的平均書費最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是$2,887,按上年上升3.6%,較去年的升幅高2.8%。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書費為$3,340,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二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5.9%),消委會認為原因是部分學校中二所讀的科目及用書跟舊學年有分別。同樣以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21,其次是綜合科學、數學和中文科,介乎$463至$492。

至於高中,平均購書費升4.0%,為2,466元。主修科包括中英數的平均書費是1,331至1,801元,而選修科總平均購書費較高的首五科是化學、生物、物理、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開支為2,010至2,615元不等。 新學年開始,各位家長又要忙著為子女準備上學的物資,其中書簿費是各家庭的一大開支!消委會公布2021/22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整體平均購書費,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3%和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0.4%)!消委會建議,各中小學將學材循環再用,一來有助推動環保,二來又能夠減省學生的購書開支。 在教育局的協助下,消委會成功接觸到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收集了各學校新舊學年的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費用,再加以分析及計算於扣除各種折扣後,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和兩學年的變化。 根據消委會的調查,小學新學年平均書費是$3, 08...

不少莘莘學子在暑假已購買新書迎接新學年的學習。消委會今年7月就教科書價格進行調查,發現超過9成中小學的購書費均有所上升,如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的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個學年上升5.7%,當中以小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6.4%;而中學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元,升2.9%,並以中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9.3%,升幅均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今年7月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就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書單及有關資料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發現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上升5.7%,升幅最高的是小四,增加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則比初小高出1成,而按科目分析,英文科的購書費最為昂貴,平均為836元。 中學方面,初中新學生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元,按年升幅為5.4%,以中三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增加7.3%,消委會分析指,是因為部份學校的中三用書量與上學年有顯著分別,例如有學校於生活及社會科、電腦科或中史科總共增加7至8本書目,購書開支因而增加超過720元至840元,有學校表示此舉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 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25元,較上學年低0.4%,中五及中六的購書費分別下跌9.9%及3%,不過中四的購書費則上升9.3%,主要因為學校一般會安排高中學生於中四及中五陸續購買該學習階段所需的書本。綜合初中及高中新學年的購書開支,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2.9%。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費者委員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1.7%)。調查結果顯示,選用不同書冊、作業及補充練習數量多寡、書商提供的購書折扣、新學年的學材與去年不同,均是影響購書費的因素。除購書費外,學生或需要額外繳付學校自編教材的印刷費,以至購買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電子裝置以配合電子教學,亦是另一筆不菲的開支。

不少莘莘學子在暑假已購買新書迎接新學年的學習。消委會今年7月就教科書價格進行調查,發現超過9成中小學的購書費均有所上升,如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的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個學年上升5.7%,當中以小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6.4%;而中學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元,升2.9%,並以中四的購書費增加最多,升9.3%,升幅均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今年7月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就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書單及有關資料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發現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上升5.7%,升幅最高的是小四,增加6.4%,而高小新學年...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調查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消委會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調查的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較去年的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1.7%)。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升幅(7.3%)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共增加7至8本書目,令相關購書開支增加逾$720。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由於正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與通識教育科的交接期,兩學年的中四及中五購書情況受上學年的安排所影響。就中四而言,上學年公民科用書並未完成評審,所以大部分學校因而選擇使用教育局的學與教資源及自編教材;而新學年約8成半學校表示會選用適用書目表內公民科的課本(約$170至$220),相關購書費因此有所上升。至於中五級,新學年大部分學生全年度只需購買1本公民科用書,較以往通識教育科需購買2至3 本課本少;因此中五公民科平均購書費較上學年少。 除教科書外,學校亦會規定學生購買一定數量的練習作為必要教材,因而亦影響購書費的總數。在小學級別方面,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的作業及補充練習平均為5本,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當中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科和數學科練習均在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中學級別方面,初中以英文科的用書量較高,平均為4本,中文及數學科則平均使用2本書目,高中必修科的平均用書量為2本(不包括通識教育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和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元和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5.7%和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hket:ul-video Id="6501"}}{{/hket:ul-video}}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調查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消委會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調查的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