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 中小學購書費升4 3 及3 6 Stheadline Com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消委會今日(16日)發布新一期《選擇》,於7月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費書在新學年平均加價4.2%,升幅為近10年最高。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超過三千元,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較同期通脹2.0%高。 消委會根據78間小學和69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調查,發現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升幅較同期通脹高。小學方面,平均購書費是3,352元,升幅最高的是小二和小六為4.3%。教材使用方面,小學中、英、數及常識主科的購書價由549至873元不等,每級平均使用7至11本書目,另外平均用5至6本作業及補充練習。其他科目的書價則不高於250元。 調查顯示,近6成小學以故事書作為輔助教學,全年平均買2至3本。有學校的小一更以24本故事書取代英文課本授課,相關開支達1226.9元,較整體小一英文科平均開支高約43%。 中學方面,平均書價為3,008元,較小學書價低。初中平均購書費升4.4%,為3,551元;英文科的平均書費最高,約758元,然後依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書費500多元;其餘科目不多於360元。 至於高中,平均購書費升4.0%,為2,466元。主修科包括中英數的平均書費是1,331至1,801元,而選修科總平均購書費較高的首五科是化學、生物、物理、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開支為2,010至2,615元不等。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就60間小學和53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分析各級別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及變化。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2.3%及4.5%,升幅高於同期通脹(2.1%)。 另一方面,調查亦發現中小學的電子課本使用率不斷上升,可見電子教學已成新趨勢。 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202,較上學年上升了2.3%($3129)。各級的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升幅最低為小三(+1.3%),升幅最高則是小二(+3.6%)。 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43,則比初小($3,060)高約9%,比率與上學年相近。 每級平均使用7至10本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書目,每科平均使用4至5本作業及補充練習,用書量較去年輕微下降。30%學校在新學年的補充練習用量有所減少,更有個別學校每級的書單較上學年少3至4本作業或補充練習。 在輔助學材方面,有4間小學要求初小學生購買字典及近一半調查的小學安排學生購買故事書。有學校安排各班別負責購買不同圖書,並於學期內與其他班別交換閱讀。
教育局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的價格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約3.16%。本會今年7月分析的「廣用書」書價,包括「適用書目表」以外的教科書;而是次調查的「購書費」則是「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並非單指教科書的價格。教育局指,該局和本會兩次調查的內容和方法均有差異,因此所得結果亦有不同。 該局表示一直提醒學校須慎選課本和其他學習材料,並須考慮整份「學校書單」的價格,以靈活方式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例如按實際情況減少補充練習或作業的數量、推行不同形式的課本循環再用計劃、盡量使用該局免費提供的學與教資源、由學校購買字典等參考材料供學生借用,以及讓學生集資訂購和輪流使用補充讀物,如故事書等。該局亦會持續開發多元化及配合課程宗旨和目標的教學資源,供學校免費採用。 該局指,電子學習已是教育的新趨勢,重申學校不應要求學生同時購買電子版及印刷版教科書,以免增加整體購書開支;同時,「學校書單」上應顯示課本和其他學習材料的獨立訂價,讓學生/家長能按需要只選購個別課本或學材,以節省開支。 該局補充,書價的訂定受多項變動因素影響,如學習需要、員工薪酬,以至社會經濟狀況等,而政府一直通過「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協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支付書簿費用,亦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2,500元的學生津貼,從不同面向減輕家長的財政負擔。 該協會表示,現時香港經濟發展面對各方面的不明朗因素,各項成本及營運費用仍然持續上升,學生人口結構性下降,令本來已非常狹窄的教科書出版市場進一步萎縮。加上近年教育政策改變迅速,令出版社在沒有選擇下,必須配合政策作出修訂。該協會認為,教育出版業經營極為嚴峻,業界一直肩負起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致力於在維持經營可行性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教科書價格,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就本年度教科書價格進行調查,發現逾九成半中小學教科書加價,整體書價平均升幅達4%,是自2015年以來最高升幅,與同期通脹率的2.1%比較,高出1.9個百分點。若與去年2.9%比較,仍然高1.1個百分點。多間出版社表示,新學年課本價格主要因通脹及各項營運成本上升才作調整。消委會則呼籲,出版社於訂價時,除單純考慮成本上漲等因素外,亦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克制訂價,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消委會引述教育局回應表示,教科書價格由市場主導,出版社需考慮不同因素,認為教科書價格升幅不宜直接與消費物價指數簡單比較。
消委會是次調查涵蓋25間出版社共897本較多中小學選用的印刷版教科書,包括324本小學用書、及573本中學用書,當中19%的中小學用書並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的課本。調查發現,逾九成半、即857本教科書加價1元至22元不等,加幅為1.0%至10.1%。整體書價則平均上升4.0%,較同期通脹率2.1%為高,亦較去年書價平均書價升幅2.9%再高1.1個百分點。 小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平均上升4.4%,當中近九成半、即305本教科書加價2.6%至5.3%。按科目計算,小學英文科用書的加幅最高、達5%,其次是數學和常識科,均為4.9%,而中文科則達4.7%。 而中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則平均上升3.7%,當中逾九成半、即552本加價1%至10.1%。按科目計算,初中以綜合科學科及英文科用書的加價幅度較為顯著,分別達4.9%及4.8%;而高中用書價格升幅最高的是視覺藝術科,達9.8%。其次是地理科及物理科用書,分別達5.0%及4.5%。 如以單一書價作分析,加幅最顯著的是一套由精工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視覺藝術科用書《視覺藝術評賞系列》,其2022年書價為84.5元,今年則為93元,升幅達一成。其次則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視覺藝術評賞》,2022年書價為215.5元,今年增至235元,升幅達9%。不過,上述兩套教科書,均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的課本。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為所有級別中最高。 消委會|疫下網課「雙重」開支 學生買電子實體課本花近萬元 https://bit.ly/3S3Ky4f
People Also Search
- 消委會:中小學購書費升4.3%及3.6% - stheadline.com
- 2024中小學購書費 升幅超通脹 廣推多元措施 慳錢又環保 - 消費者委員會
- 消委會|中小學教科書平均加4.2% 近10年新高 平均書費逾3千
- 消委會調查丨中小學書簿費加幅遠高於通脹?丨中小學、初中、高中平均書簿費開支一覽 - 家庭生活易 family.esdlife
- 消委会:中小学购书费升4.3%及3.6% | 星岛日报 - 星島日報
- 消委會調查|中小學書簿費升幅超通脹2.1% 電子課本成新趨勢
- 消委會|中小學教科書平均加價4%最貴加一成 教局回應:市場主導
- 消委會:中小學購書費增3%至4% - stheadline.com
- 消委會|中小學書簿費平均升2.9%及5.7%高於通脹 中四增9.3%最顯著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消委會今日(16日)發布新一期《選擇》,於7月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費書在新學年平均加價4.2%,升幅為近10年最高。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超過三千元,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較同期通脹2.0%高。 消委會根據78間小學和69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調查,發現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3.6%及4.3%,升幅較同期通脹高。小學方面,平均購書費是3,352元,升幅最高的是小二和小六為4.3%。教材使用方面,小學中、英、數及常識主科的購書價由549至873元不等,每級平均使用7至11本書目,另外平均用5至6本作業及補充練習。其他科目的書價則不高於250元。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就60間小學和53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分析各級別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及變化。小學及中學生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上升2.3%及4.5%,升幅高於同期通脹(2.1%)。 另一方面,調查亦發現中小學的電子課本使用率不斷上升,可見電子教學已成新趨勢。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
教育局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的價格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約3.16%。本會今年7月分析的「廣用書」書價,包括「適用書目表」以外的教科書;而是次調查的「購書費」則是「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並非單指教科書的價格。教育局指,該局和本會兩次調查的內容和方法均有差異,因此所得結果亦有不同。 該局表示一直提醒學校須慎選課本和其他學習材料,並須考慮整份「學校書單」的價格,以靈活方式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例如按實際情況減少補充練習或作業的數量、推行不同形式的課本循環再用計劃、盡量使用該局免費提供的學與教資源、由學校購買字典等參考材料供學生借用,以及讓學生集資訂購和輪流使用補充讀物,如故事書等。該局亦會持續開發多元化及配合課程宗旨和目標的教學資源,供學校免費採用。 該局指,電子學習已是教育的新趨勢,重申學校不應要求學生同時購買電子版及印刷版教科書,以免增加整體購書開支;同時,「學校書單」上應顯示課本和其他學習材料的獨立訂價,讓學生/家長能按需要只選購個別課本或學材,以節省開支。 該局補充,書價的訂定受多項變動因素影響,如學習需要、員工薪酬,以至社會經濟狀況等,而政府一直通過「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協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支付書簿費用,亦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2,500元的學生津貼,從不同面向減輕家長的財政負擔。 該協會表示,現時香港經濟發展面對各方面的不明朗因素,各項成本及營運費用仍然持續上升,學生人口結構性下降,令本來已非常狹窄的教科書出版市場進一步萎縮。加上近年教育政策改變迅速,令出版社在沒有選擇下,必須配合政策作出修訂。該協會認為,教育出版業經營極為嚴峻,業界一直肩負起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致力於在維持經營可行性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教科書價格,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就本年度教科書價格進行調查,發現逾九成半中小學教科書加價,整體書價平均升幅達4%,是自2015年以來最高升幅,與同期通脹率的2.1%比較,高出1.9個百分點。若與去年2.9%比較,仍然高1.1個百分點。多間出版社表示,新學年課本價格主要因通脹及各項營運成本上升才作調整。消委會則呼籲,出版社於訂價時,除單純考慮成本上漲等因素外,亦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克制訂價,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消委會引述教育局回應表示,教科書價格由市場主導,出版社需考慮不同因素,認為教科書價格升幅不宜直接與消費物價指數簡單比較。
教育局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的價格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約3.16%。本會今年7月分析的「廣用書」書價,包括「適用書目表」以外的教科書;而是次調查的「購書費」則是「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並非單指教科書的價格。教育局指,該局和本會兩次調查的內容和方法均有差異,因此所得結果亦有不同。 該局表示一直提醒學校須慎選課本和其他學習材料,並須考慮整份「學校書單」的價格,以靈活方式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例如按實際情況減少補充練習或作業的數量、推行不同形式的課本循環再用計劃、盡量使用該局免費提供的學與教資源、由學校購買字典等參考材料供學生借用,以及讓學生集資訂購和輪流使用補充讀物,如故事書等。該局亦會持續開發多元化及配合課程宗旨和目標的教學資源,供學校免費採用。 該局指,電子學習已是教育...
消委會是次調查涵蓋25間出版社共897本較多中小學選用的印刷版教科書,包括324本小學用書、及573本中學用書,當中19%的中小學用書並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的課本。調查發現,逾九成半、即857本教科書加價1元至22元不等,加幅為1.0%至10.1%。整體書價則平均上升4.0%,較同期通脹率2.1%為高,亦較去年書價平均書價升幅2.9%再高1.1個百分點。 小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平均上升4.4%,當中近九成半、即305本教科書加價2.6%至5.3%。按科目計算,小學英文科用書的加幅最高、達5%,其次是數學和常識科,均為4.9%,而中文科則達4.7%。 而中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則平均上升3.7%,當中逾九成半、即552本加價1%至10.1%。按科目計算,初中以綜合科學科及英文科用書的加價幅度較為顯著,分別達4.9%及4.8%;而高中用書價格升幅最高的是視覺藝術科,達9.8%。其次是地理科及物理科用書,分別達5.0%及4.5%。 如以單一書價作分析,加幅最顯著的是一套由精工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視覺藝術科用書《視覺藝術評賞系列》,其2022年書價為84.5元,今年則為93元,升幅達一成。其次則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視覺藝術評賞》,2022年書價為215.5元,今年增至235元,升幅達9%。不過,上述兩套教科書,均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的課本。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消委會是次調查涵蓋25間出版社共897本較多中小學選用的印刷版教科書,包括324本小學用書、及573本中學用書,當中19%的中小學用書並非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內的課本。調查發現,逾九成半、即857本教科書加價1元至22元不等,加幅為1.0%至10.1%。整體書價則平均上升4.0%,較同期通脹率2.1%為高,亦較去年書價平均書價升幅2.9%再高1.1個百分點。 小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平均上升4.4%,當中近九成半、即305本教科書加價2.6%至5.3%。按科目計算,小學英文科用書的加幅最高、達5%,其次是數學和常識科,均為4.9%,而中文科則達4.7%。 而中學廣用教科書訂價則平均上升3.7%,當中逾九成半、即552本加價1%至10.1%。按科目計算,初中以綜合科學科及英文科用書的加價幅度較為顯著,分別達4.9%及4.8%;而高中用書價格升幅最高的是視覺藝術科,達9.8%。其次是地理科及物理科用書,...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為所有級別中最高。 消委會|疫下網課「雙重」開支 學生買電子實體課本花近萬元 Https://bit.ly/3S3Ky4f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