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室10問 Feala
翻轉教室是一種結合科技,將學習歷程由「教師主導」(teacher-centered)的講課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一種學習模式。之所以稱為「翻轉」是因為它將原本通常是在教室內完成的課堂活動或是作業「翻轉」到線上教學以及自主學習。它有別於一般的線上教學課程學生只做單方面的學習,參加翻轉教室(或稱翻轉教育)的學生,依舊必須回到課堂上,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或同儕討論。 翻轉教室起源於Dr. Baker 在2000年時所發表的一篇文「The Classroom Flip」,不過目前最為成功也最為人知的是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阿敏·可汗(Salman Amin Khan)於2006年所創立的一所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翻轉教室沒有年齡的限制,端看教學者如果設計課程,將課程變成可以在網路(站)上自我學習的型態。目前最成功的案例為「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一系列教材。採外,許多教授也在課程中推行混搭翻轉教室及課堂討論的大學課程(Lage et al., 2000; Bergmann & Sams,2012)。 根據美國教育部2009年的研究顯示,運用線上學習法(online-learning),是21世紀不可避免的一種趨勢,而結合線上學習與面對面(face-to-face)的教學最能達到學習效果。 翻轉教室的施行前提是學生必需要「事先上網閱讀教材」後,方能進入教室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而這個前提也通常是翻轉教室最大阻礙,學生可能因為並不適應這樣的學習模式,因此無法先行上網學習,或是學生即使先到預設的網站學習新知,但因為遇到困難而中途停下來。以上都是翻轉教室在推行時最容易遇到的阻礙。
翻轉教室(英語:Flipped classroom),又譯為顛倒教室,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於美國[1],翻轉教室會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或其他人準備的標準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並且進行問題及討論。由於學生及老師的角色對調,而在家學習,在學校完成作業的方式,例如使用筆電互動,也和傳統教學不同,因此稱為「翻轉教室」[2]。 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英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Jonathan Bergmann)與山森(Aaron Sams),為解決學生缺課問題並進行補救教學,於是先錄製影片上傳至YouTube,讓學生自己上網自學;課堂上則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或解惑、或實驗,啟動了翻轉教室[3]。 山森與貝格曼認為,「翻轉教室」的重點不在於老師自製課堂影片來教學,而是能真正思考如何更有效益的運用課堂互動時間。老師作為知識領域的專家,可以將比較屬於單向傳授的部分,讓學生自行學習,而將面對面的時間用於解決個別問題,且更進一步地用以發展高階的能力 (如:Bloom’s Taxonomy 中知識應用、分析、綜合及評估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探索問題及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地讓學習深化,而所培養的自主學習態度也是一切創新研究的根本。[4] 「翻轉教室」的最大推手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他為了指導親戚小孩數學而錄製教學影片上傳網路,這模式受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注意進而投資。 後來影片內容慢慢擴及各科,成為今天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至今,每月都有超過百萬名學生會上網來使用可汗學院,影片點閱次數高達四億七千萬次,影響力愈來愈大。 將新興科技轉化為教學科技,建構符合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機制,以尋求新的教學可能性,是不同學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進入21世紀 之後,隨著數位科技的進展,教學科技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愈趨重要的環節。推陳出新的各類數位科技,讓今日的教學模式較之以往更為 多元,教學形式產生許多轉變可能。近年間廣被討論的「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即是為國際間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新興教學模式。顧名思義,翻轉教室的核心概念即是將教學模式「翻轉」,將傳統中「教師在課堂中教授課程內容,學生在課後討論、練習,並完成作業」的授課模式,翻轉成為「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師預先錄製的課程內容,然後到課堂上進行討論、練習,並完成作業」的上課方式。
從前述的概念而言,翻轉教室類似要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的概念,但是一般在缺乏指引的狀況下,預習的效果難料。同時,在上課時,由於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難以因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複講授學習內涵,因之無法確保每一位學生均能達到學習目標。但在翻轉教室的模式下,學生的課前預習等同是在教師的教學下進行,在實體課堂中時,教師即得以有充裕的時間,回應學生的個別需求,學生也可視自己的學習特質,反覆觀看教學影帶,以達到精熟的學習。Bishop 及 Verleger(2013)認為,翻轉教室應包含兩個元素,一為在教室中的互動式團體學習活動(interactive group learning activities inside the classroom),另一為在教室之外以電腦為基礎的個別式教學活動(direct computer-based individual instruc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因此,翻轉教室可與各類以學生為中心之建構取向教學策略結合應用,如問題導向式學習、行動導向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同儕學習等 2007年間,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兩位化學老師Jon Bergmann 與 Aaron Sams,將上課內容預錄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網站讓學生課前自學,因為教學效果良好,進而將此種顛覆傳統上課方式的教學模式命名為「翻轉教室」(Hamdan、McKnight、McKnight & Arfstrom 2013)。在前述的成功經驗之後,翻轉教室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議題,引發全球許多教師投入翻轉教學。根據對美國453位教師實施翻轉教室後的研究結果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成效顯著,有88%的受訪教師提高了教學工作的滿意度,6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80%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改善,更有99%的教師表示將繼續使用翻轉教室做為教學模式(ClassroomWindow,2012)。在高等教育界,2014年發表的NMC Horizon Report指出,翻轉教室是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發展中的重要教學科技,而除去以知的優點外,翻轉教室尚能讓學習者精熟在工作職場上所需的知識與技能(Johnson、Adams Becker、Estrada & Freeman,2014)。 大學階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多元,除了授予專業知識之外,尚須能給予大學生在日常生活、未來職涯與生涯上的解惑。在以往的教學型態中,教師迫於課程進度,往往較難在課堂上扮演良師益友的mentor角色。若能透過翻轉教室輔助教學,教師將有富於彈性的實體教學空間,更能揮灑多元的教師角色。鑒於前述,為加強本校教師對於翻轉教室的了解與應用,本校教學發展中心自103年度開始,透過一系列的教學講座、工作坊研習與經驗分享等活動,提供教師相關的概念與實務做法,鼓勵教師由「知識的教導者」轉型為「學習的引導者」。同時,並建置「師大翻轉教室」教學網站,匯聚相關研究論述、教學資源、典範課程,以及討論空間,提供本校教師精進本身教學職能,共創具有前瞻性的校園學習環境。 為取得本站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最新版本的Chrome瀏覽器或Firefox瀏覽器。 For optimum viewing, we recommend you use Google Chrome or Mozilla Firefox. 「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重構課堂時間與學習流程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在於將知識傳授的環節移至課堂之外,讓學生在課前透過影片或其他數位教材先行學習基本概念,將寶貴的課堂時間保留給討論、協作、問題解決與實作練習等高互動活動。這種設計顛覆了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後完成作業的流程,使課堂成為知識應用與深度探究的場域。 「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源自美國高中教育現場的教學法,由 Bergmann 與Sams 於 2007 年提出,原始目的是為了讓因故缺課的學生能透過教師預錄影片補課。這種方式意外獲得熱烈回響,促使他們改變課堂安排,讓學生在家中先行觀看教材影片,並將課堂時間用於提問、討論與互動。這種顛覆傳統「課堂講授、課後作業」的教學模式被稱為「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此後,隨著教育科技發展,翻轉教室逐漸演變為一種強調課前自學、課中互動的教學模式,廣泛應用於大學、技職及中小學教學現場。其後,Khan 學院創辦人 Salman Khan 透過製作涵蓋多個學科的大量教學影片,並建立線上教育平台「Khan Academy」,進一步推動了這種課前學習、課堂應用的模式在全球的知名度。然而,在這邊要注意的是,Khan Academy 本質上是一個提供數位資源的教育平台,而非翻轉教室本身。
事實上,無論是 YouTube、Khan Academy、Udemy 還是 edX,這些平台本質上都是資訊傳遞的媒介,提供豐富的數位教材與學習資源。它們是否構成翻轉教室,取決於教師如何在課程設計中加以運用。當教師將這些資源作為課前預習材料,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與實作時,這些平台就成為翻轉教室的重要支援工具;若只是單向觀看影片或被動接收資訊,則仍停留在傳統學習的範疇。 翻轉教室的價值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建立基礎,並在課堂中透過互動、反思與實踐深化理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習參與度,也促進了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使課堂真正成為知識活化與能力培養的場域。 在翻轉教室的運作中,教室並不只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而是一個融合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學習場域。其物理環境包括空間佈局、座位安排、光線、通風與聲音條件,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注與舒適度。教學資源則涵蓋傳統的白板、投影設備與教材,以及數位化的線上平台、互動工具與模擬軟體,為課堂活動提供多樣化支援。參與者不僅限於教師與學生,還可能包括助教、業界講師或遠距協作夥伴,共同形塑課堂的人際互動網絡。學習活動從講授、討論、實驗到專題製作與同儕回饋,決定了學生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文化與規範則構成教室的內在氛圍,如鼓勵提問、容許多元觀點與合作精神。最後,科技支援已成為現代翻轉教室不可或缺的一環,從多媒體設備到學習管理系統與生成式 AI 助教,都能協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學習追蹤。這些元素相互交織,使教室成為翻轉教室模式下知識應用與深度學習的核心場域。 多年來,教學方式不斷發展,教育的面貌也不斷改變。它不再僅僅只是向學生介紹理論和主題,而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和職業技能。 要做到這一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退居二線,互動課堂活動將成為中心。翻轉課堂,邁步向前! 最近,翻轉教室的概念在教育工作者中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種學習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以至於它徹底顛覆了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學習方式?讓我們深入了解翻轉課堂,並看看一些翻轉課堂的案例和可供實踐的策略。
翻轉課堂 是一種互動和混合的學習方法,注重個人和主動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小組學習。 學生在家裡學習新的內容和概念,並在學校時單獨練習。 通常,這些概念是通過學生可以在家觀看的預先錄製的視頻來介紹的,他們來學校學習這些主題時需要一些相同的背景知識。 我們正尋找更多教案、課程設計、教材...,激發老師的教學靈感和創意,歡迎上傳分享你的教學設計好點子。 使用教案與教學資源的同時,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尊重智慧財產權,共同遵守翻轉教育教學資源正確運用的 使用條款。
People Also Search
- 翻轉教室10問 - Feala
- 翻轉教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我們的課程與設計 - Feala
- 翻轉教育 - Feala
- 翻轉教室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 翻轉教室教學法 - Uedu優學院
- FEALA 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 - Facebook
- Feala - Feala
- 7 個獨特的翻轉教室案例和模型 - 21 世紀翻轉學習 - AhaSlides
- 教學資源列表|翻轉教育
翻轉教室是一種結合科技,將學習歷程由「教師主導」(teacher-centered)的講課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一種學習模式。之所以稱為「翻轉」是因為它將原本通常是在教室內完成的課堂活動或是作業「翻轉」到線上教學以及自主學習。它有別於一般的線上教學課程學生只做單方面的學習,參加翻轉教室(或稱翻轉教育)的學生,依舊必須回到課堂上,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或同儕討論。 翻轉教室起源於Dr. Baker 在2000年時所發表的一篇文「The Classroom Flip」,不過目前最為成功也最為人知的是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阿敏·可汗(Salman Amin Khan)於2006年所創立的一所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翻轉教室沒有年齡的限制,端看教學者如果設計課程,將課程變成可以在網路(站)上自我學習的型態。目前最成功的案例為「可汗學院」(Khan
翻轉教室是一種結合科技,將學習歷程由「教師主導」(teacher-centered)的講課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一種學習模式。之所以稱為「翻轉」是因為它將原本通常是在教室內完成的課堂活動或是作業「翻轉」到線上教學以及自主學習。它有別於一般的線上教學課程學生只做單方面的學習,參加翻轉教室(或稱翻轉教育)的學生,依舊必須回到課堂上,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或同儕討論。 翻轉教室起源於Dr. Baker 在2000年時所發表的一篇文「The Classroom Flip」,不過目前最為成功也最為人知的是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阿敏·可汗(Salman Amin Khan)於2006年所創立的一所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翻轉教室沒有年齡的限制,端看教學者如果設計課程,將課程變成可以在網路(站)上自我學習的型態。目前...
翻轉教室(英語:Flipped Classroom),又譯為顛倒教室,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於美國[1],翻轉教室會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或其他人準備的標準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並且進行問題及討論。由於學生及老師的角色對調,而在家學習,在學校完成作業的方式,例如使用筆電互動,也和傳統教學不同,因此稱為「翻轉教室」[2]。 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英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Jonathan Bergmann)與山森(Aaron
翻轉教室(英語:Flipped classroom),又譯為顛倒教室,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於美國[1],翻轉教室會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或其他人準備的標準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並且進行問題及討論。由於學生及老師的角色對調,而在家學習,在學校完成作業的方式,例如使用筆電互動,也和傳統教學不同,因此稱為「翻轉教室」[2]。 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英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兩位化學老師貝格曼(Jonathan Bergmann)與山森(Aaron Sams),為解決學生缺課問題並進行補救教學,於是先錄製影片上傳至YouTube,讓學生自己上網自學;課堂上則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或解惑、或實驗,啟動了翻轉教室[3]。 山森與貝格曼認為,「翻轉教室」的重點不在...
從前述的概念而言,翻轉教室類似要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的概念,但是一般在缺乏指引的狀況下,預習的效果難料。同時,在上課時,由於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難以因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複講授學習內涵,因之無法確保每一位學生均能達到學習目標。但在翻轉教室的模式下,學生的課前預習等同是在教師的教學下進行,在實體課堂中時,教師即得以有充裕的時間,回應學生的個別需求,學生也可視自己的學習特質,反覆觀看教學影帶,以達到精熟的學習。Bishop 及 Verleger(2013)認為,翻轉教室應包含兩個元素,一為在教室中的互動式團體學習活動(interactive Group Learning Activities Inside The Classroom),另一為在教室之外以電腦為基礎的個別式教學活動(direct Computer-based
從前述的概念而言,翻轉教室類似要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的概念,但是一般在缺乏指引的狀況下,預習的效果難料。同時,在上課時,由於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難以因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重複講授學習內涵,因之無法確保每一位學生均能達到學習目標。但在翻轉教室的模式下,學生的課前預習等同是在教師的教學下進行,在實體課堂中時,教師即得以有充裕的時間,回應學生的個別需求,學生也可視自己的學習特質,反覆觀看教學影帶,以達到精熟的學習。Bishop 及 Verleger(2013)認為,翻轉教室應包含兩個元素,一為在教室中的互動式團體學習活動(interactive group learning activities inside the classroom),另一為在教室之外以電腦為基礎的個別式教學活動(direct computer-based individual instruction outside t...
事實上,無論是 YouTube、Khan Academy、Udemy 還是 EdX,這些平台本質上都是資訊傳遞的媒介,提供豐富的數位教材與學習資源。它們是否構成翻轉教室,取決於教師如何在課程設計中加以運用。當教師將這些資源作為課前預習材料,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與實作時,這些平台就成為翻轉教室的重要支援工具;若只是單向觀看影片或被動接收資訊,則仍停留在傳統學習的範疇。 翻轉教室的價值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建立基礎,並在課堂中透過互動、反思與實踐深化理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習參與度,也促進了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使課堂真正成為知識活化與能力培養的場域。 在翻轉教室的運作中,教室並不只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而是一個融合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學習場域。其物理環境包括空間佈局、座位安排、光線、通風與聲音條件,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注與舒適度。教學資源則涵蓋傳統的白板、投影設備與教材,以及數位化的線上平台、互動工具與模擬軟體,為課堂活動提供多樣化支援。參與者不僅限於教師與學生,還可能包括助教、業界講師或遠距協作夥伴,共同形塑課堂的人際互動網絡。學習活動從講授、討論、實驗到專題製作與同儕回饋,決定了學生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文化與規範則構成教室的內在氛圍,如鼓勵提問、容許多元觀點與合作精神。最後,科技支援已成為現代翻轉教室不可或缺的一環,從多媒體設備到學習管理系統與生成式 AI 助教,都能協助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學習追蹤。這些元素相互交織,使教室成為翻轉教室模式下知識應用與深度學習的核心場域。 多年來,教學方式不斷發展,教育的面貌也不斷改變。它不再僅僅只是向學生介紹理論和主題,而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和職業技能。
事實上,無論是 YouTube、Khan Academy、Udemy 還是 edX,這些平台本質上都是資訊傳遞的媒介,提供豐富的數位教材與學習資源。它們是否構成翻轉教室,取決於教師如何在課程設計中加以運用。當教師將這些資源作為課前預習材料,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與實作時,這些平台就成為翻轉教室的重要支援工具;若只是單向觀看影片或被動接收資訊,則仍停留在傳統學習的範疇。 翻轉教室的價值在於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建立基礎,並在課堂中透過互動、反思與實踐深化理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習參與度,也促進了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使課堂真正成為知識活化與能力培養的場域。 在翻轉教室的運作中,教室並不只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而是一個融合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學習場域。其物理環境包括空間佈局、座位安排、光線、通風與聲音條件,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注與舒適度。教學資源則涵蓋傳統的白板、投影設...
翻轉課堂 是一種互動和混合的學習方法,注重個人和主動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小組學習。 學生在家裡學習新的內容和概念,並在學校時單獨練習。 通常,這些概念是通過學生可以在家觀看的預先錄製的視頻來介紹的,他們來學校學習這些主題時需要一些相同的背景知識。 我們正尋找更多教案、課程設計、教材...,激發老師的教學靈感和創意,歡迎上傳分享你的教學設計好點子。 使用教案與教學資源的同時,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尊重智慧財產權,共同遵守翻轉教育教學資源正確運用的 使用條款。
翻轉課堂 是一種互動和混合的學習方法,注重個人和主動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小組學習。 學生在家裡學習新的內容和概念,並在學校時單獨練習。 通常,這些概念是通過學生可以在家觀看的預先錄製的視頻來介紹的,他們來學校學習這些主題時需要一些相同的背景知識。 我們正尋找更多教案、課程設計、教材...,激發老師的教學靈感和創意,歡迎上傳分享你的教學設計好點子。 使用教案與教學資源的同時,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尊重智慧財產權,共同遵守翻轉教育教學資源正確運用的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