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 课件 学科网
(共62张PPT)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成语运用目录01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03专题强化训练02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分册梳理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逐词练04专题一 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1.真题回放2.失分原因3.答题指津4.当堂巩固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在抗疫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等,无一不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C.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结束,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望文生义众多学子。与“每一位”重复。语义重复形容没有主见,常用于贬义。褒贬误用D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2: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B.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C.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真是日理万机。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5G网络两大关键核心技术相得益彰,将有效突破各自的局限性。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于自谦。谦敬错位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用错对象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轻重失当D明设误点失分原因设误点1:望文生义有些成语仅从字面上去看,容易形成错误的理解。设误点2:语意矛盾、重复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它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或相同,因而造成前后矛盾或语意重复。设误点3:褒贬误用有些成语是同义的,但感彩有贬褒之分,使用时要细心区别。明设误点失分原因设误点4:谦敬错位使用谦辞与敬辞时要注意适用对象、身份及场合。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别人。设误点5: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意义大体相同,但有的适合用于甲类事物,有的适合用于乙类事物。设误点6:轻重失当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语意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六辨”法答题指津一辨: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追源溯流,准确把握和理解成语意思,避免望文生义。示例:妇孺皆知: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单指妇女或儿童知道)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在大风大浪面前)浮光略影:比喻印象不深刻。(自然界中的光线和影子)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饭菜味道不好)“六辨”法答题指津二辨:辨色彩,切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示例:潜滋暗长:不好的思想和习惯暗暗地生长。(贬义词)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贬义词)鹤立鸡群: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褒义词)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六辨”法答题指津三辨: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人或事,要了解其特定的使用对象。示例: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多用来形容女子的打扮)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只用于声音,有“突然”之意。)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只能形容医术高明)“六辨”法答题指津四辨:辨尊卑,切忌“谦敬错位”区分使用对象的尊卑、长幼、主客、男女,注意场合。示例:不吝赐教:请人提意见或发表看法的客气话。(敬辞)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敬辞)姑妄言之:姑且说说。(谦辞)抛砖引玉: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谦辞)“六辨”法答题指津五辨:辨意义,切忌“重复、矛盾”分析成语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是否一致。示例:出乎意料:超出了预先的估计。(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不禁地笑了。)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情。(目前的当务之急。)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津津乐道地说。)“六辨”法答题指津六辨: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语意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示例: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他借伞给我的事迹可歌可泣)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她今天没来上学让人觉得怪诞不经)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老师给他讲解这道题后,他大彻大悟)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丰功伟绩)1.喷泉伴着音乐铺洒开来,如珠玉进放,如静水花开,在彩灯映照下浮光掠影。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3.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4.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海豚,而对动物园的美景,目不窥园,毫不在意。针对练习当堂巩固比喻印象不深刻。与“光影”无关。×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坐姿”无关。×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与“风浪”无关。×埋头读书,专心治学。与“视线”无关。×望文生义1.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2.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3.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4.他在演讲时寻章摘句,幽默风趣,给观众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贬义词。×形容没有主见。贬义词。×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贬义词。×褒贬误用1.在能工巧匠的刀下,那件由普通石头雕刻而成的作品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2.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3.上下班高峰时,拥挤的车辆常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4.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针对练习当堂巩固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错对象1.你的不情之请,我一定会考虑。2.你才疏学浅,还需要努力。3.多亏您的鼎力相助,我们才能成功。4.你的建议很好,让我敬谢不敏。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向别人提出请求、帮助的客套话。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才学不高,学识不深。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套话。敬辞,用于别人。√多用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谦敬错位1.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孩子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2.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大赛》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3.改革开放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让家人过上了箪食瓢饮的奢华生活。4.现在不能闯红灯的交通规则鮮为人知,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闯。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忍不住笑了。与“大笑”重复。×√形容贫苦的生活。与“奢华生活”矛盾。×很少有人知道。与“众所周知”的语境矛盾。×语意重复/矛盾1.正值梅雨季节,虽然天空中肆虐着淅淅沥沥的雨点,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游玩的热情。2.李明同学将在操场上捡到的五十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可歌可泣。3.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4.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针对练习当堂巩固轻微的风声雨声。×√力气孤光,不合常理。比“奇怪”程度深。×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轻重失当英勇悲壮的事迹。专题二 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分册梳理1.七年级上册2.七年级下册4.八年级下册5.九年级上册3.八年级上册6.九年级下册必背成语七年级上册1.花枝招展:形容(对象: )打扮得十分艳丽。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感彩: )3.喜出望外:遇到(范围: )事而特别高兴。(不能与“( )”连用)4.各得其所:(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只用于( )。6.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形容(范围: ),不能与“( )”连用。女子贬义词意料之外的喜高兴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荒凉偏僻之所人多看/望必背成语七年级上册7.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感彩: )8.混为一谈:把(对象: )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不能形容( )之间的关系。9.恍然大悟:形容对某一事物(程度: )明白、醒悟。不能与“( )”连用10.油然而生:思想感情自然而然产生。只能形容(对象: )情感11.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感彩: ),多指(对象: )1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感彩: )贬义词不同事物人与人彻底突然内心的褒义词 自然景物贬义词必背成语七年级上册13.麻木不仁:比喻(对象: )不敏锐,(对象: )迟钝。(感彩: )14.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感彩: )15.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范围: )的土地。16.刨根问底:(意思: )17.参差不齐:(意思: )18.惊慌失措:指害怕、慌张,吓得(对象: )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不形容“( )”。思想...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用来形容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不符合语境。C.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句中用来形容“冰丝带”的宏伟华丽,符合语境。D.妙手回春:用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句中用来形容美国在国际上运用政治手段拯救本国衰微的国运,不符合语境。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长才思敏捷,他精彩的发言哗众取宠,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B.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积累,对各种典故才能信手拈来。C.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D.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有需求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我泱泱大国的博大胸怀。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哗众取宠”是贬义词,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不合语境。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电影发布会上,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B.《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现在已逐渐散佚,令人痛心疾首。C.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D.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参赛者们正襟危坐,挥桨竞渡,斗志昂扬,“逐浪”端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赛龙舟时“挥桨竞渡,斗志昂扬”的语境不符。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B.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我们湖南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C.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D.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句中指的是各地医护人员首先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不是首先受到冲击,所以该成语使用错误。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二十年前,我来过一次敦煌。虽然时间仓促,只能浮光掠影,却被她的美深深震撼。B.进入莫高窟,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那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入了千年前。C.遥想当年,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D.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和西亚文化摩肩接踵,不断传播到敦煌,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这里用来指文化的碰撞,不符合语境。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B.在植树节活动中,同学们妙手回春,为嘉州大地多种树、多添绿,建设美丽乐山。C.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D.《中国诗词大会》打开了一扇扇窗口,将销声匿迹的唐诗宋词重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A [解析]A.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句中赞美航天英雄,合乎语境,使用正确。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形容同学们种树,用错对象,使用有误。C.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句中形容雕刻技艺,望文生义,使用有误。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句中形容“唐诗宋词”,不合语境,使用有误。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B.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C.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D.“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D.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使用不正确。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B.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要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C.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场地,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D.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D [解析]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富有节奏。形容小说,不正确。B.“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含贬义。与语境不符。C.“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来指人或事物,与语境不符。D.“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正确。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B.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壶口瀑布》)C.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约而同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带上她的眼睛》)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背影》)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C.不约而同:没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这里形容意外到来的微风,使用不正确,应用“不期而至”。专题四 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逐词练详见课件配套练习(附有答案)可在复习完一册重点成语后当堂巩固 教习网整理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含题型专练),适合备考2024年中考使用,欢迎下载。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10000万+优选资源 ⽇更新8000+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华社区清龙路6号港之龙科技园商务中心A栋10层 在线客服
教习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版权申诉 成语的意义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其中有的语素仍保持着文言色彩,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例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以下是常见的、容易产生此种错误类型的成语:1.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为训”指不值得当作遵循的准则或典范。训:法则、典范)2.乍暖还寒时候,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指不是因为寒冷而浑身发抖,形容非常恐惧)3.这篇文章观点陈旧,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刊,删改。“不刊之论”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4.上海申花队雄厚的财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队无法比拟的,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赶得上)5.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街上静悄悄的,人们都在家里,几乎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6.老师无意间看到他对绘画十分感兴趣,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2.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6.一衣带水: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1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也指面对极端危险的情况。
People Also Search
- 2024年中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 课件-学科网
-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词语 (成语)运用 (47张ppt)_百度文库
- 专题03 成语运用-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教习网|课件下载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 课件_21世纪教育网-二一教育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辨析与运用-学科网
- 成语运用-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 百度文库
-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成语运用 课件 (共25张ppt)_21世纪教育网-二一教育
-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 (共30份)-教习网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材重点成语分册梳理和训练课件(四川专用)-学科网
-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专项课件.pptx-原创力文档
(共62张PPT)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成语运用目录01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03专题强化训练02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分册梳理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逐词练04专题一 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1.真题回放2.失分原因3.答题指津4.当堂巩固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在抗疫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等,无一不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C.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结束,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望文生义众多学子。与“每一位”重复。语义重复形容没有主见,常用于贬义。褒贬误用D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2: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B.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的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C.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真是日理万机。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5G网络两大关键核心技术相得益彰,将有效突破各自的局限性。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于自谦。谦敬错位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用错对象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轻重失当D明设误点失分原因设误点1:望文生义有些成语仅从字面上去看,容易形成错误的理解。设误点2:语意矛盾、重复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它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或相同,因而造成前后矛盾或语意重复。设误点3:褒贬误用有些成语是同义的,但感彩有贬褒之分,使用时要细心区别。明设误点失分原因设误点4:谦敬错位使用谦辞与敬辞时要注意适用对象、身份及场合。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别人。设误点5: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意义大体相同,但有的适合用于甲类事物,有的适合用于乙类事物。设误点6:轻重失当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语意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六辨”法答题指津一辨: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追源溯流,准确把握和理解成语意思,避免望文生义。示例:妇孺皆知: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单指妇女或儿童知道)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在大风大浪面前)浮光略影:比喻印象不深刻。(自然界中的光线和影子)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饭菜味道不好)“六辨”法答题指津二辨:辨色彩,切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示例:潜滋暗长:不好的思想和习惯暗暗地生长。(贬义词)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贬义词)鹤立鸡群: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褒义词)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六辨”法答题指津三辨: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有些成语只适用于特定的人或事,要了解其特定的使用对象。示例: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多用来形容女子的打扮)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只用于声音,有“突然”之意。)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只能形容医术高明)“六辨”法答题指津四辨:辨尊卑,切忌“谦敬错位”区分使用对象的尊卑、长幼、主客、男女,注意场合。示例:不吝赐教:请人提意见或发表看法的客气话。(敬辞)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敬辞)姑妄言之:姑且说说。(谦辞)抛砖引玉: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谦辞)“六辨”法答题指津五辨:辨意义,切忌“重复、矛盾”分析成语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是否一致。示例:出乎意料:超出了预先的估计。(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不禁地笑了。)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情。(目前的当务之急。)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津津乐道地说。)“六辨”法答题指津六辨: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语意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示例: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他借伞给我的事迹可歌可泣)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她今天没来上学让人觉得怪诞不经)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老师给他讲解这道题后,他大彻大悟)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丰功伟绩)1.喷泉伴着音乐铺洒开来,如珠玉进放,如静水花开,在彩灯映照下浮光掠影。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3.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4.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海豚,而对动物园的美景,目不窥园,毫不在意。针对练习当堂巩固比喻印象不深刻。与“光影”无关。×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坐姿”无关。×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与“风浪”无关。×埋头读书,专心治学。与“视线”无关。×望文生义1.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2.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3.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4.他在演讲时寻章摘句,幽默风趣,给观众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贬义词。×形容没有主见。贬义词。×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贬义词。×褒贬误用1.在能工巧匠的刀下,那件由普通石头雕刻而成的作品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2.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3.上下班高峰时,拥挤的车辆常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4.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针对练习当堂巩固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错对象1.你的不情之请,我一定会考虑。2.你才疏学浅,还需要努力。3.多亏您的鼎力相助,我们才能成功。4.你的建议很好,让我敬谢不敏。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向别人提出请求、帮助的客套话。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才学不高,学识不深。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套话。敬辞,用于别人。√多用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谦敬错位1.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孩子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2.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大赛》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3.改革开放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让家人过上了箪食瓢饮的奢华生活。4.现在不能闯红灯的交通规则鮮为人知,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闯。针对练习当堂巩固忍不住笑了。与“大笑”重复。×√形容贫苦的生活。与“奢华生活”矛盾。×很少有人知道。与“众所周知”的语境矛盾。×语意重复/矛盾1.正值梅雨季节,虽然天空中肆虐着淅淅沥沥的雨点,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游玩的热情。2.李明同学将在操场上捡到的五十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可歌可泣。3.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4.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张桂梅殚精竭虑,让当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实现了读书梦。针对练习当堂巩固轻微的风声雨声。×√力气孤光,不合常理。比“奇怪”程度深。×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轻重失当英勇悲壮的事迹。专题二 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分册梳理1.七年级上册2.七年级下册4.八年级下册5.九年级上册3.八年级上册6.九年级下册必背成语七年级上册1.花枝招展:形容(对象: )打扮得十分艳丽。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感彩: )3.喜出望外:遇到(范围: )事而特别高兴。(不能与“(
(共62张PPT)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成语运用目录01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03专题强化训练02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分册梳理教材全六册重点成语逐词练04专题一 掌握“六辨”法则,突破成语运用1.真题回放2.失分原因3.答题指津4.当堂巩固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夜,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在抗疫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等,无一不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C.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结束,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望文生义众多学子。与“每一位”重复。语义重复形容没有主见,常用于贬义。褒贬误用D典例导思真题回放例2: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
教习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版权申诉 成语的意义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其中有的语素仍保持着文言色彩,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例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以下是常见的、容易产生此种错误类型的成语:1.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为训”指不值得当作遵循的准则或典范。训:法则、典范)2.乍暖还寒时候,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指不是因为寒冷而浑身发抖,形容非常恐惧)3.这篇文章观点陈旧,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刊,删改。“不刊之论”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4.上海申花队雄厚的财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队无法比拟的,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赶得上)5.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街上静悄悄的,人们都在家里,几乎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6.老师无意间看到他对绘画十分感兴趣,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2.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6.一衣带水: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1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也指面对极端危险的情况。
教习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版权申诉 成语的意义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其中有的语素仍保持着文言色彩,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例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以下是常见的、容易产生此种错误类型的成语:1.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为训”指不值得当作遵循的准则或典范。训:法则、典范)2.乍暖还寒时候,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指不是因为寒冷而浑身发抖,形容非常恐惧)3.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