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s Daily Pd教育指南針 消委會 中小學平均書費逾3 000元 按年加價4 2

Leo Migdal
-
parents daily pd教育指南針 消委會 中小學平均書費逾3 000元 按年加價4 2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消委會調查發現,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書簿費在2021/22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4%,加幅追回去年同期通脹,若連同作業及補充練習,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083元及2,887元,較上學年上升5.3%及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0.4%的通脹。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方式,取得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的書單,結果顯示,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083元,按年顯著上升5.3%,升幅高於去年的2.8%。 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181元)則高於初小(2,984元)。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常識科501元至英文科803元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30元,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的平均購書費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的平均書簿費為2,887元,按年上升3.6%,同樣較去年的1.9%升幅高。按照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科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21元,其次為綜合科學、數學及中文科,平均購書費由約463元至492元。餘下科目的平均購書費則不高於340元。 另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年九月起於中四級推行,取代通識教育科,明年才出版教科書。消委會指,根據所收集的書單顯示,6成調查的中學尚未落實該科目的用書,書單普遍將公社科的用書列為「開學後另作安排」、「校方集體訂購」等;3成中學則安排學生購買由個別出版社出版的通識教育銜接教材(約 150元);其餘中學轉為由校方提供自編教材,或書單未有列出該科目。消委會指,由於改革通識教育科後的購書情況與上學年不同,故是次未能直接比較兩學年的開支。

People Also Search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上學年,各級的購書費亦有所增長,其中,小二及小六均錄得4.3%升幅,其餘級別的升幅則由2.8%至3.9%不等,而高小本學年平均的購書費為3492元,較初小的3212元高近9%。 此外,有49間接受調查的小學表示學校會自行編製學材,例如工作紙及講義等,調查顯示當中有25%學校會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餘下小學全年自編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40元至400元,情況與去年相若。 至於中學方面,本學年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551元,按年升幅為4.4%,而高中的平均購書費為2466元,按年升幅為4%。其中,中一及中四的購書費均較上學年升5%。 另外,近年教育局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容許學生上課時以電子裝置使用電子課本及教學資源,調查發現有55間小學及46間中學正推行電子學習,當中30間小學及36間中學有推行BYOD計劃。調查指百校推電子學習 教育局回應指,今年4月就供各學校參考的「適用書目表」內約3800本印刷及電子教科書進行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價格較去年上升3.16%。至於消委會今次調查的「購書費」,包括學校書單內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款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其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局方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教育局表示,局方持續就課本價格與出版社溝通,呼籲定價時應盡量克制;並一直提醒學校慎選課本及其他學習材料,考慮整份書單價格,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表示,去年有些科目的教科書大幅減價,故其實際價格已較前年減價前低,而且學校和家長以課本內容及質素選書,教科書的價值不止在於價格,因此不能與其他商品一樣只作價格比較。 消委會調查發現,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書簿費在2021/22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4%,加幅追回去年同期通脹,若連同作業及補充練習,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083元及2,887元,較上學年上升5.3%及3.6%,升幅顯著高於同期0.4%的通脹。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方式,取得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的書單,結果顯示,新學年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083元,按年顯著上升5.3%,升幅高於去年的2.8%。

消費者委員會昨發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當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會方統計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近兩個學年的書單,計算書本、作業等學習材料後,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分別按年增加4.3%及3.6%,升幅高於同期的2%通脹率。教育局今年4月就「適用書目表」發現教科書平均價格較去年升3.16%,當局指調查內容和方法均與消委會有差異,故結果亦不同。 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中公布今年7月的「購書費」調查結果,會方獲教育局協助下,獲78間小學及69間中學提供本學年及上學年的書單,以統計扣除書商提供的折扣後,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的費用總和。消委會指出,調查發現,中小學的平均購書費升幅高於同期的的2%通脹率,較多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則平均加價4.2%。平均書費逾3000元 其中,小學今個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52元,較上學年增加3.6%,比去年調查增加1.3個百分點。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