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趨勢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e Talk Naer
因應未來數位科技趨勢並結合線上宣傳效益,本院以數位方式進行主題策展,特別規劃「E Talk數位策展平臺」,讓民眾更方便隨時上網觀看與瀏覽。為豐富各種面向策展內容,本網站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教育議題具深度與廣度的內涵,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未來與國人競爭就業機會的最大威脅,恐怕既非移民亦非貿易,而是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革命;牛津大學、麥肯錫與普華永道的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20年內,將有高達50%的工作將可能被AI取代。而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500萬份的工廠工作因自動化而消失,因此未來由AI取代人類既有工作的現象,將是必須面臨的必然趨勢(關鍵評論,2017)。 雖未來隨著科技發展,亦將會產生新的就業機會,然未能確認其與既有職缺的消長關係。因此,藉由學習技術素養,瞭解如何使用科技、機器人與數位素養,藉以解讀「數據海洋」以及人文素養(humanics;包括創新、解讀肢體語言、團隊合作、全球化或文化靈敏度等),方能透過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education)與終身學習(experiential and lifelong learning)之不斷累積,培養出機器無可取代的關鍵能力(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 因此,在產業快速發展之際,就業者必須自發進行終身學習,且具備跨學科思維與行動,並應擁有更為良好的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專業知能(Ingenics, 2014)。然而,科技進步的齒輪不會停止,高等教育如何因應AI所帶來的衝擊,並將其轉化為增能利器,已然成為諸多先進國家共同關切的議題。據此,以下將整理相關之國際政策趨勢與具體作法,以提供我國未來政策規劃之參考。 以往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敘薪福利通常僅能比照公家機關,相對於科技產業財團所提供的全面性工作暨安家福利而言,幾乎是無法相提並論。因此,德國參議院(Bundesrat)決議公立機構應在薪資設計上獲得更多的彈性,以此概念為規劃基礎的「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eutsche Forschungszentrum für Künstliche Intelligenz, DFKI)乃因此應運而生;就其長期效益而言,將能為AI教授職位提供更多資金,未來亦當能藉此使全德國之AI研究同獲其益(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0)。 此外,德國其他大型的重點研究機構(諸如Fraunhofer、Max Planck、Leibniz與Helmholtz等),亦可排除適用德國有關「同級人員同級工資費率」之規定,使研究人員免受與聯邦公務員薪資規範的限制。雖然這些科學家們大部分以公部門的挹注經費進行研究,然而這些研究所卻能提高薪資以吸引各界爭相延攬的尖端科學家。以DFKI為例,其雖早於1988年成立,然AI的發展趨勢則在過去幾年來才快速發展,故當前的彈性薪資作法也令DFKI獲益頗多(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2020)。
近年來數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校園也須因應數位科技進行校園數位化改革,現階段推動數位學習已成教育轉型的關鍵。本場次由本院蔡明學... 臺北市志清國小為一所Apple認證傑出學校,也是全臺第一所獲得認證的公立學校。志清國小自2013年開始推動教學數位化,長期推... 均一教育平臺致力於打造免費線上學校,提供中小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經驗,從而落實教育平權。在本場演講中,均一教育基金會呂冠緯董事長... 「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如何運用在中小學呢?新北市永福國小蔡明貴校長分享如何將生成式AI應用在學校行政減量中,並且邀請校內教師從... 謝佩蓉副研究員擅長挖掘文本帶來的思辨可能,讓提問不再停留在「有沒有看懂」,而是「能不能提出值得探問的問題」。謝副研究員的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各世代群體參與學習和教育活動之工具及媒介除更加多元以外,該項科技尚且強化與他人即時溝通聯繫, 以及廣泛的娛樂用途,尤其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之際,更是凸顯該項科技的重要性(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1)。
然而伴隨著該項科技發達的社會環境發展,接踵而來是資訊量之高度向上爆增,如何協助人們涵養批判和警惕態度來理解和審查訊息是否真實,透過批判性思考,分析負面抑或假訊息並獲得智慧,相關教育活動的實施,亦益顯重要(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3)。質言之,於當代社會環境共生的各世代群體更加需要數位素養與歷史智識去辨識錯誤資訊,以了解大量流動於社群媒體平臺上的資訊內容,人民亦需要透過學習與教育過程接觸多學科之批判性思考模式(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1;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2)。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下稱「教科文組織」)即提出涵育人民數位能力的七大學習與教育領域應包含有:「數位設備使用」、「數位環境中資訊處理能力」、「數位環境中交際能力」、「數位環境中學習和工作安全」、「處理新發生問題的方法」,以及「數位環境中職業導向」等面向(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1)。惟就數位設備使用面向言,尚應密切關注兒少與社交媒體的相互關係。根據英國之調查指出,有高達50%以上的兒少無法區分在網際網路上流傳之真假新聞,而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康(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2023年亦有相關資訊顯示,已有部分西雅圖公立學校起訴擁有抖音(TikTok)、Instagram和Snapchat的公司,並聲稱這些平臺正是造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力量(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23)。實際上,基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6月底,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範疇(國家衛生研究院,2023),除了有部分論者主張透過正當引導人民使用數位生態系統中的社交媒體,應能降低前述負面效果,並促使人民學習與教育效能加大以外(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亦有部分國際社會成員關注數位設備使用成癮行為、媒體素養教育和數位能力涵育策略等事項間如何加以調和的議題,並付諸行動。例如:日本香川縣於2020年4月公布實施之《香川縣網際網路暨電子遊戲成癮行為對策條例(香川県ネット・ゲーム依存症対策条例)》(下稱「香川縣網路成癮對策條例」)(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編集部,2021)即在調和如何涵育轄內人民數位能力的考量下,率先該國中央政府及其他地方自治團體訂定明確之數位設備使用時間限制,以及馬來西亞教育部與通訊部於今年(2024年)表示將共同商討制定兒少使用社交媒體指南文件(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教育組,2024)等動向,均屬之。 緣此,本文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多環節協作」等層次,參照前述教科文組織所提示之數位能力框架內容,整理分析國際社會上,新近以涵育人民媒體素養和數位能力為目的之中央及地方政府等公權力行使策略的動向,以供各界參酌。 伴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歐洲聯盟(下稱 「歐盟」)成員國之一的法國,根據2010年新修正《教育法》第L511-5條規定,禁止幼稚園學童、中小學學生在上課時禁用數位設備中最為普及的手機,於2018年更將禁令擴大到下課時間,而進入全法中小學生全面禁用手機時代。另一方面,義大利雖於2007年全面禁止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後續該國教育部卻基於促進學生進行數位媒體學習之目的,於2018年表達研議部分解禁的立場(駐法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 策展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透過選定某項重要的主題,將資料彙整挑選並呈現精心設計的內容,提供給大眾瞭解。 為能豐富各種面向的策展內容,本院臺北院區181號1樓原為舉辦各項活動策展之場地,每半年進行例行性的主題策展,分別由六個研究中心輪流展覽其研究成果。因應數位科技趨勢並結合線上宣傳效益,主題策展改以數位方式進行,特別建置「E Talk數位策展平臺」,已於2024年1月28日上架,讓學術研究者、親師生與一般民眾,方便隨時上網觀看與瀏覽。
E Talk數位平臺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具深度與廣度的教育議題,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目前【論教育】展出有三大主題,分別是「素養學習是什麼?如何因應新世代的學習?」、「校長您準備好了嗎?教育領導人才培訓課程革新」與「我國實驗教育的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每一場除了邀請專家學者外,還有第一線的教學現場教師進行深入討論,例如在「素養學習」主題裡,探討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剖析現今學校在推動素養導向學習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如何與高教銜接。未來將每四個月推出全新的主題。 【訪人物】顧名思義是人物的專訪,近年來Podcast(播客)成為民眾熱門喜愛收聽的方式,在本網站裡目前規劃六集,包括「創新教學怎麼做?專業對策讓教學有一套!」、「華語文教學的魔法寶典」、「爸爸媽媽如何在家教『素養』?」、「打造屬於部落的幼兒照護體系」、「掌握語言的秘密!如何利用英語教學詞表提升語言學習效果?」、「核心素養怎麼評?」等,由本院研究人員或搭配現場教師一同錄製,介紹研究計畫成果與專書,未來也陸續呈現新的訪談議題。
People Also Search
- NAER - E Talk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E Talk數位策展平臺」正式上線啦!
- 創趨勢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E Talk - NAER
- PDF E Talk 數位策展平臺 - teric.naer.edu.tw
- E Talk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 - NAER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前瞻.開創.教育智庫
- 創趨勢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E Talk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 第241期 - 「E Talk數位策展平臺」讓你隨時掌握教育趨勢!
- 【活動紀要】「E Talk數位策展平臺」讓你隨時掌握教育趨勢!
- E Talk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數位策展平臺 - property.naer.edu.tw
因應未來數位科技趨勢並結合線上宣傳效益,本院以數位方式進行主題策展,特別規劃「E Talk數位策展平臺」,讓民眾更方便隨時上網觀看與瀏覽。為豐富各種面向策展內容,本網站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教育議題具深度與廣度的內涵,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未來與國人競爭就業機會的最大威脅,恐怕既非移民亦非貿易,而是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革命;牛津大學、麥肯錫與普華永道的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20年內,將有高達50%的工作將可能被AI取代。而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500萬份的工廠工作因自動化而消失,因此未來由AI取代人類既有工作的現象,將是必須面臨的必然趨勢(關鍵評論,2017)。 雖未來隨著科技發展,亦將會產生新的就業機會,然未能確認其與既有職缺的消長關係。因此,藉由學習技術素養,瞭解如何使用科技、機器人與數位素養,藉以解讀「數據海洋」以及人文素養(humanics;包括創新、解讀肢體語言、團隊合作、全球化或文化靈敏度等),方能透過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Education)與終身學習(experiential And Lifelong Learning)之不斷累積,培養出機器無可取代的關鍵能力(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8)。
因應未來數位科技趨勢並結合線上宣傳效益,本院以數位方式進行主題策展,特別規劃「E Talk數位策展平臺」,讓民眾更方便隨時上網觀看與瀏覽。為豐富各種面向策展內容,本網站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教育議題具深度與廣度的內涵,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未來與國人競爭就業機會的最大威脅,恐怕既非移民亦非貿易,而是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革命;牛津大學、麥肯錫與普華永道的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20年內,將有高達50%的工作將可能被AI取代。而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500萬份的工廠工作因自動化而消失,因此未來由AI取代人類既有工作的現象,將是必須面臨的必然趨勢(關鍵...
近年來數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校園也須因應數位科技進行校園數位化改革,現階段推動數位學習已成教育轉型的關鍵。本場次由本院蔡明學... 臺北市志清國小為一所Apple認證傑出學校,也是全臺第一所獲得認證的公立學校。志清國小自2013年開始推動教學數位化,長期推... 均一教育平臺致力於打造免費線上學校,提供中小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經驗,從而落實教育平權。在本場演講中,均一教育基金會呂冠緯董事長... 「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如何運用在中小學呢?新北市永福國小蔡明貴校長分享如何將生成式AI應用在學校行政減量中,並且邀請校內教師從... 謝佩蓉副研究員擅長挖掘文本帶來的思辨可能,讓提問不再停留在「有沒有看懂」,而是「能不能提出值得探問的問題」。謝副研究員的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各世代群體參與學習和教育活動之工具及媒介除更加多元以外,該項科技尚且強化與他人即時溝通聯繫, 以及廣泛的娛樂用途,尤其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之際,更是凸顯該項科技的重要性(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21)。
近年來數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校園也須因應數位科技進行校園數位化改革,現階段推動數位學習已成教育轉型的關鍵。本場次由本院蔡明學... 臺北市志清國小為一所Apple認證傑出學校,也是全臺第一所獲得認證的公立學校。志清國小自2013年開始推動教學數位化,長期推... 均一教育平臺致力於打造免費線上學校,提供中小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經驗,從而落實教育平權。在本場演講中,均一教育基金會呂冠緯董事長... 「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如何運用在中小學呢?新北市永福國小蔡明貴校長分享如何將生成式AI應用在學校行政減量中,並且邀請校內教師從... 謝佩蓉副研究員擅長挖掘文本帶來的思辨可能,讓提問不再停留在「有沒有看懂」,而是「能不能提出值得探問的問題」。謝副研究員的分享...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各世代群體參與學習和教育活動之工具及媒介除更加多元以外,該項科技尚且強化與他人即時溝通聯繫, 以及廣泛的娛樂用途,尤...
然而伴隨著該項科技發達的社會環境發展,接踵而來是資訊量之高度向上爆增,如何協助人們涵養批判和警惕態度來理解和審查訊息是否真實,透過批判性思考,分析負面抑或假訊息並獲得智慧,相關教育活動的實施,亦益顯重要(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3)。質言之,於當代社會環境共生的各世代群體更加需要數位素養與歷史智識去辨識錯誤資訊,以了解大量流動於社群媒體平臺上的資訊內容,人民亦需要透過學習與教育過程接觸多學科之批判性思考模式(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1;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2)。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下稱「教科文組織」)即提出涵育人民數位能力的七大學習與教育領域應包含有:「數位設備使用」、「數位環境中資訊處理能力」、「數位環境中交際能力」、「數位環境中學習和工作安全」、「處理新發生問題的方法」,以及「數位環境中職業導向」等面向(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2021)。惟就數位設備使用面向言,尚應密切關注兒少與社交媒體的相互關係。根據英國之調查指出,有高達50%以上的兒少無法區分在網際網路上流傳之真假新聞,而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康(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2023年亦有相關資訊顯示,已有部分西雅圖公立學校起訴擁有抖音(TikTok)、Instagram和Snapchat的公司,並聲稱這些平臺正是造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下降的主要力量(駐波士頓辦事處教育組,2023)。實際上,基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6月底,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範疇(國家衛生研究院,2023),除了有部分論者主張透過正當引導人民使用數位生態系統中的社交媒體,應能降低前述負面效果,並促使人民學習與教育效能加大以外(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23),亦有部分國際社會成員關注數位設備使用成癮行為、媒體素養教育和數位能力涵育策略等事項間如何加以調和的議題,並付諸行動。例如:日本香川縣於2020年4月公布實施之《香川縣網際網路暨電子遊戲成癮行為對策條例(香川県ネット・ゲーム依存症対策条例)》(下稱「香川縣網路成癮對策條例」)(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編集部,2021)即在調和如何涵育轄內人民數位能力的考量下,率先該國中央政府及其他地方自治團體訂定明確之數位設備使用時間限制,以及馬來西亞教育部與通訊部於今年(2024年)表示將共同商討制定兒少使用社交媒體指南文件(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教育組,2024)等動向,均屬之。 緣此,本文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多環節協作」等層次,參照前述教科文組織所提示之數位能力框架內容,整理分析國際社會上,新近以涵育人民媒體素養和數位能力為目的之中央及地方政府等公權力行使策略的動向,以供各界參酌。
然而伴隨著該項科技發達的社會環境發展,接踵而來是資訊量之高度向上爆增,如何協助人們涵養批判和警惕態度來理解和審查訊息是否真實,透過批判性思考,分析負面抑或假訊息並獲得智慧,相關教育活動的實施,亦益顯重要(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3)。質言之,於當代社會環境共生的各世代群體更加需要數位素養與歷史智識去辨識錯誤資訊,以了解大量流動於社群媒體平臺上的資訊內容,人民亦需要透過學習與教育過程接觸多學科之批判性思考模式(駐印尼代表處教育組,2021;駐歐盟兼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2022)。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下稱「教科文組織」)即提出涵育人民數位能力的七大學習與教育領域應包含有:「數位設備使用」、「數位環境中資訊處理能力」、「數位環境中交際能力」、「數位環...
E Talk數位平臺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具深度與廣度的教育議題,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目前【論教育】展出有三大主題,分別是「素養學習是什麼?如何因應新世代的學習?」、「校長您準備好了嗎?教育領導人才培訓課程革新」與「我國實驗教育的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每一場除了邀請專家學者外,還有第一線的教學現場教師進行深入討論,例如在「素養學習」主題裡,探討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剖析現今學校在推動素養導向學習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如何與高教銜接。未來將每四個月推出全新的主題。 【訪人物】顧名思義是人物的專訪,近年來Podcast(播客)成為民眾熱門喜愛收聽的方式,在本網站裡目前規劃六集,包括「創新教學怎麼做?專業對策讓教學有一套!」、「華語文教學的魔法寶典」、「爸爸媽媽如何在家教『素養』?」、「打造屬於部落的幼兒照護體系」、「掌握語言的秘密!如何利用英語教學詞表提升語言學習效果?」、「核心素養怎麼評?」等,由本院研究人員或搭配現場教師一同錄製,介紹研究計畫成果與專書,未來也陸續呈現新的訪談議題。
E Talk數位平臺提供多元的展覽資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動態,以及本院重要教育政策說明與研究成果,包含有【論教育】、【訪人物】、【創趨勢】、【尋活動】、【展成果】五個專區及專屬的【特展區】等,藉由平臺呈現本院各項具深度與廣度的教育議題,發揮教育智庫的影響力。 目前【論教育】展出有三大主題,分別是「素養學習是什麼?如何因應新世代的學習?」、「校長您準備好了嗎?教育領導人才培訓課程革新」與「我國實驗教育的發展現況與推動策略」,每一場除了邀請專家學者外,還有第一線的教學現場教師進行深入討論,例如在「素養學習」主題裡,探討什麼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剖析現今學校在推動素養導向學習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及如何與高教銜接。未來將每四個月推出全新的主題。 【訪人物】顧名思義是人物的專訪,近年來Podcast(播客)成為民眾熱門喜愛收聽的方式,在本網站裡目前規劃六集,包括「創新教學怎麼做?專業對策讓教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