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成语辨析和运用 2024 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 统编版 学科网
道客巴巴网站 版权所有 | ©2008-2025 | 网站备案:京ICP备180567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365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五: 词语理解与运用--成语运用 专题练(3)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一、选择题1.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你认为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双方随心所欲,悠哉悠哉,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B.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D.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B.身处异乡繁华的都市,他心中却感到空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与怅惘。C.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D.明明马上要进入初中了,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3.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B.那些穷凶极饿的暴徒受到法律制裁,也算是死得其所了。C.放映厅里座无虚席,观众都沉浸在电影精彩的情节当中。D.你理应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不该动不动就发火。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任何场合下讲话都应慎重,不要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B.她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一场争执就此结束。C.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他现在的日子不可思议了。D.杨老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精兵简政,争分夺秒地工作。B.在医生和护士的努力下,这个奄奄一息的病人终于得救了。C.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鲜血却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真是死得其所。D.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合适的是哪一项?( )A.六年春秋我们在一起,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表演……都让我们回味无穷。B.课堂上,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C.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犯了一个错误,被老师发现。他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温和地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语文老师学识渊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令我们仰慕不已。7.下列加点词语和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B.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和他相处久了才知道原来他冷冰冰的面孔下有一颗炽热的心。D.精心培育的郁金香终于开花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B.我读《水浒》不过细嚼慢咽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C.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D.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9.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朱自清却把它写得如此感人。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C.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势不可当。D.他的设计别出心裁,所以大家一致赞同用他的设计方案。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岁月在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B.这个社会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死得其所的。C.张明活泼开朗,处理同学关系时两面三刀,赢得大家的喜爱。D.老师教育我们听课时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1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并不觉得吃惊。B.这套衣服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令人忍不住想买下它。C.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交通肇事者要严惩不贷,让他死得其所。D.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居然能灵活地摘下一朵玫瑰花,真是不可思议。12.说话可是一门大学问,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是孕育万物的甘露,但有谁知道这司空见惯的水是极其珍贵的呢?B.对方球队都是家长们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没什么可怕的。C.在这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战士们仍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岗位。D.看到表演艺术家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聚精会神,倾注了毕生的精力。B.端午节,六1班的同学独出心裁,表演了一幕历史剧《屈原》。C.雾气缭绕的海面上居然出现了一座城市的影子,真是不可思议。D.诵读红色诗词,我仿佛走进了那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岁月。1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B.在辩论会上,李明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建议。C.我们班主任非常和蔼可亲,大家都喜欢她。D.姐姐的复习资料不见了,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一个下午。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习汉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潮流,简直令人不可思议。B.说起风景如画的西湖,他夸夸其谈,在场的人非常向往。C.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D.妈妈说我吃饭的时候表现很好,不拘一格,做什么吃什么。1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B.张老师见微知著的关怀,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C.面对正确的批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听了老师对我习作的细致点评,我茅塞顿开,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会上,张欣向大家推荐了一本她喜欢的书籍,无独有偶,这也是我喜欢的。B.大街上空荡荡的,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在这个春天不复存在。C.全市上下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全市面貌焕然一新。D.妈妈用心记住每个家人的生日,在生日那天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真可谓别具匠心。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位于义西南的松瀑山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相互映衬,真是巧夺天工。B.你不出示金华防疫码,还要我放你进商场,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报告会上,主持人说:“欢迎老科学家粉墨登场!”随即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D.一位普通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印刻着他连续十五年在大西北植树造林的艰辛。1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独有偶,也有一位天文学家通过测量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空间中的起伏变化,获得结论!B.他是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者应该不耻下问,多多请教他。C.看到表演艺术家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D.如今的中国政通人和,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肩奔小康。20.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年纪的他,已经会四国语言了,真是令人张口结舌。B.班长提议全班同学给留守儿童“献爱心”,大家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C.经过一系列的革故鼎新之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了。D.学校女子健美操队式成立,队员最小的是九岁,最大的是十二岁,都是风华正茂。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B.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在这个句子中,描述的是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它们看起来无精打采或者受到了某种压力,这与“兴高采烈”所传达的高兴情绪是相反的。故选B。2.D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D.忐忑不安:指心神不定。形容心神非常不安。结合句子语境应使用表示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的词语,这里的不安和信心之间存在矛盾,因为忐忑不安通常意味着紧张或担忧,而充满信心则表示乐观和自信。故选D。3.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A.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B.死得其所用抓关键字法来理解,得其所的意思是得到恰当的地方。因此死得其所的意思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形容暴徒受到法律制裁,应该使用“罪有应得”。故此项成语运用不恰当。C.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D.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故选B。4.C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运用能力。A.随心所欲:欲:想要,希望。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B.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C.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用来形容日子不恰当。D.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故选C。5.A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A.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分析可知,该句表达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故词语使用不恰当。B.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分析可知,该句表达的是病人非常虚弱。故词语使用正确。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分析可知,该句表达的是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鲜血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牺牲得很有价值,有意义。故词语使用正确。D.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分析可知,该句表达的是他从牛棚里走出来的状态。故词语使用正确。故选A。6.C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A.正确,回味无穷:形容事过之后,回想起来越发觉得很有意味。B.正确,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C.有误,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与语境不符,应是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D.正确,信手拈来: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故选C。7.D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和俗语使用。D.“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精心培育郁金香开花不能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使用有误。故选D。8.B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结合句子,邱少云任烈火烧身,一点也不动,词语使用恰当;B.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结合句子“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可知是粗略的看了一下,词语使用不恰当;C.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险的山岭。结合句子,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又高又险的山岭,词语使用恰当;D.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结合句子,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词语使用恰当;故选B。9.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B.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但在此处用于形容大学生对求职门槛的感受,显然与成语原意不符,属于望文生义,运用不恰当。故选B。10.C本题考查词语的应用。C.两面三刀:指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一个贬义词,用在形容张明处理同学关系并赢得大家喜爱的语境中不恰当。故选C。11.C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C.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在这里用于形容罪大恶极的人不恰当,故词语使用不当。故选C。12.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B.乌合之众,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结合句子语境,球队是家长们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本身具有“临时拼凑”之意,故属于语义重复。故使用不恰当。故选B。13.A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A.“聚精会神”形容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状 态。不符合语境。故选A。14.B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B.“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常用于多人发表意见的场合,而不是指一个人发表意见。句子中只有李明一个人提出建议,使用“各抒己见”不恰当。故选B。15.C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词语搭配。A.“不可思议”原意是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但在此句中,用于形容“学习汉文化成为新潮流”这一现象不恰当。B.“夸夸其谈”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在此句中,用于描述他对西湖美景的描述,与语境不符,因为此处并无贬义之意,只是表达他对西湖的赞美和向往。D.“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常用来形容选拔人才时不拘一格,广泛吸纳各种人才。但在此句中,用于形容吃饭时的表现不恰当。故选C。16.B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B.见微知著:从细微的现象中能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或本质。这个词语强调的是从微小的细节中洞察到整体或未来的能力,而这里需要的是表达张老师细致入微、体贴入微的关怀,使孩子们感受到温暖,与“见微知著”的含义不符。故选B。17.D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正确。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B.正确。车水马龙: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C.正确。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D.错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本句用来形容“礼物”不正确。可改为“用心良苦”。18.D本题考查的是对四字词语的理解与辨析。A.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松瀑山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景色,故错误。B.差强人意: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来指勉强别人不恰当。C.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用来形容老科学家不恰当。D.饱经风霜: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故选D。19.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A.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本句意思是不止一位天文学家通过测量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空间中的起伏变化,获得结论!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B.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本句意思是我们初学者应该多虚心向计算机专家请教。不符合语境。词语使用不正确。C.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本句意思是一向严肃的父亲都被表演艺术家的小品逗笑了。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D.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本句意思是如今国泰民安,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肩奔小康。符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20.C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张口结舌”形容由于理屈词穷或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本句意思是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会四国语言,真令人惊讶,而不是理屈词穷,让人紧张害怕而发愣,所以“张口结舌”使用不恰当。B.“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本句意思是班长的提议,大家都同意,表示赞同,所以“随声附和”使用不恰当。C.“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成语使用正确。D.“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通常20到30岁可以称为风华正茂;与句子中的“队员最小的是九岁,最大的是十二岁”内容不符,可改为“豆蔻年华”。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暑假专项】部编版四升五语文易错知识点衔接专题05成语运用【方法技巧】成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补充成语;仿写成语;按照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给成语分类;选择成语的正确的意义;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等。【典型例题】例1:写出带“虎”字的成语。(1)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__________________(2)比喻坏人的帮凶。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张口大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虎视眈眈(2)为虎作伥(3)虎背熊腰(4)狼吞虎咽【解析】这道题目实际上有两个要求,一是根据意思写出成语,二是成语中要带“虎”字。同学们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可以先回想含有“虎”字的成语,然后再对应前边的意思。例2:补全下列成语,并将其中的褒义词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德高()重鱼()而入变本加()兴高()烈悬()峭壁世外桃()纷至()来积()成疾风华正()张灯()彩属于褒义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望贯厉采崖源沓劳茂结褒义词:德高望重世外桃源风华正茂【解析】这道题中容易出错的有以下几个:1.“变本加厉”的“厉”容易理解成“利息”的意思而写成“利”,而这里“本”是“原本”的意思,“厉”是“更严重”的意思。2.“世外桃源”的“源”容易写成“桃园”的“园”,这个成语是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描述的那片世外乐土在一条河的源头,那里有一片桃花林。3.“纷至沓来”的“沓”容易写成形近字“杳”。“沓”是纷纷的意思,“杳”是稀少的意思,有一个相关的成语是“杳无音讯”。如果了解这些成语的具体含义,就能很容易地记住相应的字形。【专项练习】一、读词语,找规律,仿写成语。A.鹤立鸡群龙争虎斗 _______二、写出下列成语中的主人公。1.四面楚歌____2.三顾茅庐_______3.破釜沉舟______4.纸上谈兵______5.背水一战______6.指鹿为马_______7.完璧归赵______8.卧薪尝胆_______9.负荆请罪_______10.望梅止渴_______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天高(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看电影了,每当放到精彩的地方,我总是__________,生怕漏掉任何重要情节。
)(1)画“___”的词语是ABAC式结构,类似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一个____。(2)意思是“文章传神绝妙之处”的词语是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3)随着一声____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起来,使用恰当;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用于形容邓稼先作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名字和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使用恰当;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句中,用于形容具有象征意义和警醒作用的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使用对象不对;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句中用于形容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断汲取知识的勤奋态度,使用恰当;故选C。2.(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假设复句。【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运用。A.“自然”在句中是副词,用于修饰后文的“不算重”,表示理所当然的意思,而不是名词;故选A。3.(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形容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此处形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会一下子成功,使用正确;C.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在此句中,语境是表达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深刻,与“浮光掠影”的含义相悖,使用不当;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此处指露营活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故选C。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船工号子就是其中之一。B.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开场节目《甜都号子》引爆全场,表演者极富力量的舞姿与节奏鲜明的音乐相得益彰。C.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沱江船工号子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难题,老艺术家们对此忧心忡忡。D.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甜城儿女奋楫争先,砥砺前行。【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本句中用来形容沱江水,对象误用,使用错误;B.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本句中用来形容表演者的舞姿和音乐配合得当,使用正确;C.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本句用来形容老艺术家们对艺术面临缺少传承人的担忧,使用正确;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表现出顽强的精神。 本句用来形容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顽强精神,使用正确;故选A。5.(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崇尚读诗”是动宾短语,“温馨浪漫”是并列短语,“精神境界”是偏正短语,三者结构并不完全相同;C.分析句③中的关系。该句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D.句④缺少主语,是由于“通过”一词的使用导致的,将“通过”换成“只要”虽然可以改变句子结构,但并不能解决主语缺失的问题。实际上,应去掉“通过”,使句子主语明确;故选B。6.(2024·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见识:多指见闻、知识;见证:则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第一空:根据语境“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与后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等历史内容相呼应可知,需要一个能表达“证明、证实”意思的词语,故应使用“见证”;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艰苦朴素:则多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第二空:根据语境“________的奋斗史”可知,这里要修饰的是“奋斗史”,需要一个能表达奋斗过程极为艰难、超出寻常的词语。故应填“艰苦卓绝”;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侧重于“记录”;承载:则指承受支撑物体,也指承担或担负,侧重于“承担、传承”;第三空:根据语境“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可知,在这里,“红色基因”需要被“传承”下去,故应使用“承载”;鼓励:指激发、勉励,使人振作;激励:指激发鼓励,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第四空:根据语境“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精神财富”可知,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红色资源能够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是一种精神财富,故应使用“激励”;故选C。7.(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B.人生路上,少年当以勇气为战旗,带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一往无前。C.做学问需要有实干精神。如果浮光掠影,自然会随波逐流,一无所获。D.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B.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是个贬义词,用于描述少年的豪情壮志不恰当。故选项不正确;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符合语境中说做学问不踏实就会一无所获的意思,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D.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来形容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很恰当,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故选B。8.(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B.一个时代需要一些怀揣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地做学问,干事业。C.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达内心由衷的赞赏。D.颁奖典礼上,小州同学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真是妙手偶得啊!【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A.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不能用来形容“湖面光影交织”的自然景象,对象用错;B.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与“耐得住寂寞”“做学问,干事业”的语境相符;C.由衷:出于内心。题干中“内心”使用重复;D.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能使用在“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的语境中。望文生义;故选B。9.(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词:春花秋实A.心花怒放 B.锦上添花C.花言巧语 D.开花结果【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喻指只有真诚地付出,辛勤地劳作,不停地努力,才会在收获的季节里尝到丰收的滋味。花:名词,本义为花朵,喻指播种。A.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内心高兴极了。花:名词活用为状语,像花一样。B.锦上添花:指在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花:花朵,这里比喻像花一样美好的事物。C.花言巧语: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虚伪惑人的言语。花: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D.开花结果: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花:名词,本义指花朵,喻指播种。故选D。10.(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与欣赏舞姿感到是“浓烈的艺术享受”语境一致,使用正确;B.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题干的语境是赞美“麦浪”两个字用得好,让人佩服,不应用“妙手回春”,而应用“妙手偶得”;C.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与“虚妄的学说”经不住追问的语境一致,使用正确;D.不可救药: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不可救药”形容“愚蠢”的程度,使用正确;故选B。1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我们自称华夏子孙,用的是“夏”的本义,是大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称自己民族为“夏”,表示我们认为自己民族很伟大。甲骨文“华”字()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表示绚烂美丽。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华夏”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包含着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我们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民族,我们是大气磅礴的文明之邦。A.“着”是助词,“绚烂美丽”是并列短语,“文明之邦”是偏正短语。B.“除代表季节外,‘夏’字还有一种常见用法。”这句中,“除代表季节外”作定语。C.“他说的‘中国’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中国,而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是转折关系复句。D.文中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B.“除代表季节外”作状语;C.“不是……而是”表关列,这是一个关列复句;D.画线句完整引用许慎说的话,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标点运用正确;故选A。1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B.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C.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D.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形容朗诵富有节奏,使用正确;B.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形容园林工人有自己的想法,正确;C.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此处赞美战士英勇抗洪,使用正确;D.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与前面的“约好”自相矛盾;故选D。13.(2024·天津·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A.装载 吹捧... 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全国版).docx 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全国版).docx
People Also Search
- 专题05 成语辨析和运用-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练习 统编版-学科网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05成语辨析运用(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 道客巴巴
- 专题05 成语辨析与应用-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试卷下载-教习网
- 专题五: 词语理解与运用--成语运用 专题练(3)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05成语辨析运用(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 豆丁网
- 四升五语文易错知识点衔接专题05成语运用(有答案解析).docx
- 专题05 成语辨析与应用-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学科网
-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 05 成语辨析与应用(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统编版)-试卷下载-教习网
- 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解析版+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全国版)_21世纪教育网-二一教育
- 专题05 成语运用(讲义+学生版)2025年小升初语文分类讲练 统编版
道客巴巴网站 版权所有 | ©2008-2025 | 网站备案:京ICP备180567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365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五: 词语理解与运用--成语运用 专题练(3)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一、选择题1.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你认为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道客巴巴网站 版权所有 | ©2008-2025 | 网站备案:京ICP备180567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365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五: 词语理解与运用--成语运用 专题练(3)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一、选择题1.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你认为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双方随心所欲,悠哉悠哉,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B.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D.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
)(1)画“___”的词语是ABAC式结构,类似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一个____。(2)意思是“文章传神绝妙之处”的词语是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3)随着一声____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起来,使用恰当;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用于形容邓稼先作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名字和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使用恰当;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句中,用于形容具有象征意义和警醒作用的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使用对象不对;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句中用于形容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断汲取知识的勤奋态度,使用恰当;故选C。2.(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假设复句。【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运用。A.“自然”在句中是副词,用于修饰后文的“不算重”,表示理所当然的意思,而不是名词;故选A。3.(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形容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此处形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会一下子成功,使用正确;C.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在此句中,语境是表达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深刻,与“浮光掠影”的含义相悖,使用不当;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此处指露营活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故选C。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流不息的沱江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船工号子就是其中之一。B.内江市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的开场节目《甜都号子》引爆全场,表演者极富力量的舞姿与节奏鲜明的音乐相得益彰。C.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沱江船工号子面临着寻找下一代传承人的难题,老艺术家们对此忧心忡忡。D.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不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甜城儿女奋楫争先,砥砺前行。【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本句中用来形容沱江水,对象误用,使用错误;B.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本句中用来形容表演者的舞姿和音乐配合得当,使用正确;C.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本句用来形容老艺术家们对艺术面临缺少传承人的担忧,使用正确;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表现出顽强的精神。 本句用来形容沱江船工号子所彰显的顽强精神,使用正确;故选A。5.(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崇尚读诗”是动宾短语,“温馨浪漫”是并列短语,“精神境界”是偏正短语,三者结构并不完全相同;C.分析句③中的关系。该句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D.句④缺少主语,是由于“通过”一词的使用导致的,将“通过”换成“只要”虽然可以改变句子结构,但并不能解决主语缺失的问题。实际上,应去掉“通过”,使句子主语明确;故选B。6.(2024·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画“___”的词语是ABAC式结构,类似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一个____。(2)意思是“文章传神绝妙之处”的词语是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3)随着一声____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成语、词语的运用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