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平均購書費 上升2 9 及5 7 升幅高於通脹 消費者委員會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了5.7%,比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的升幅(+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的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升幅最低的是小二(+4.8%),升幅最高的則是小四(+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 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的平均購書費相對較高。 是次調查的小學全部都有委託書商印製書單,並獲書商提供87折至95折優惠購買新學年的學材。當中38間(76%)小學獲較高的87折至89折優惠,比率與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相若;其餘小學大多只獲9折優惠。另有3間小學新學年取得的折扣較上學年多1至2個百分點。綜觀而言,書商提供的最大折扣優惠有減少的趨勢,由2020/21學年的84折減至2022/23學年的87折,令學生的購書費有明顯升幅。 購買補充練習或書商指定出版社的書本通常可額外享有1至12個百分點的折扣優惠,最高可達75折。如學生自行到門市購買/於指定日子以外購買,折扣率會較經學校集體購買/於指定日子內購買低1至7個百分點。 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每級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平均使用5本作業及補充練習(下稱「練習」),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不等。是次調查亦發現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及數學科「練習」於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 消委會在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平均購書費上升2.9%及5.7%,升幅高於通脹升幅。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回應指,教科書出版業界面對疫情持續下各方面的不明朗情況,已盡力抑制書價。
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當中,中三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7.3%),原因是部分學校的中三用書量與上學年有顯著分別。舉例來說,中三購書費升幅較顯著的2間中學,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總共增加了7至8本書目,購書開支因此分別多逾$840及$720。其中一間學校表示此舉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按照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科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70,其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購書費約$488至$517。餘下科目的平均購書費均不高於$325。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止的12個月內,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俗稱通脹率)較去年同期平均上升了1.7%。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率自2007年起受到數項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如剔除此類影響,今年的相應升幅為1.5%,低於中小學購書費的平均升幅。 該協會指,教科書出版業界面對疫情持續下各方面的不明朗情況,已盡力抑制書價。就本會是次調查顯示小學和中學平均購書費的加幅升了5.7%及2.9%,該協會表示事實上出版社經營成本上漲的幅度遠超過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涵蓋的項目,特別在人力資源、紙價、增加招聘的競爭力及物流佔產品成本極高的百分比。該協會表示,本地出生率的急速下降亦導致教科書市場的持續萎縮;此外,業界投放大量資源開發電子教學,縱使其使用量不高,業界仍不斷更新電子教科書的研發以配合不同電子格式,令成本大增。 儘管各方面的成本上升,經濟不景,教育出版業界仍會盡社會責任,共克時艱,減輕家長的負擔。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為所有級別中最高。 消委會|疫下網課「雙重」開支 學生買電子實體課本花近萬元 https://bit.ly/3S3Ky4f 【Now新聞台】消委會調查發現,新學年中小學購書價分別上升2.9%及5.7%,升幅高於通脹。 消委會隨機抽樣調查,獲50間小學及48間中學提供新學年課本作業等費用資料,中學平均購書價為2944元,按年上升2.9%,而小學平均購書價為3177元,上升5.7%,兩者都比同期通脹1.7%高。 受新冠疫情影響,學校改為網上授課,大部分學校選擇購買電子及實體課本兼備的套裝,未能完全轉用電子課本,令購書價大增。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和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元和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5.7%和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hket:ul-video id="6501"}}{{/hket:ul-video}} 消委會 ︳信用卡優惠投訴增一倍,派迎新禮品拖逾半年【附信用卡消費5大貼士】,詳情即睇:【下一頁】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分析和計算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和兩學年間的變化。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和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5.7%,比消委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升幅的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升幅,各級別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元至3,369元,升幅最低的是小二的4.8%,升幅最高的是小四的6.4%,高小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的3,329元則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 【消委會報告】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書單的購書費平均升幅為2.9%。
消委會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計算項目之內。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為所有級別中最高。 受新冠疫情影響,網上授課成為教學的新常態,消委會研究發現逾8成小學及逾7成中學的書單上,包含最少1本電子課本,大部分學校選擇購買電子與實體課本兼備的套裝,未有完全轉用電子課本,變相令購書費大增。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費者委員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1.7%)。調查結果顯示,選用不同書冊、作業及補充練習數量多寡、書商提供的購書折扣、新學年的學材與去年不同,均是影響購書費的因素。除購書費外,學生或需要額外繳付學校自編教材的印刷費,以至購買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電子裝置以配合電子教學,亦是另一筆不菲的開支。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調查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消委會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調查的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較去年的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1.7%)。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升幅(7.3%)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共增加7至8本書目,令相關購書開支增加逾$720。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由於正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與通識教育科的交接期,兩學年的中四及中五購書情況受上學年的安排所影響。就中四而言,上學年公民科用書並未完成評審,所以大部分學校因而選擇使用教育局的學與教資源及自編教材;而新學年約8成半學校表示會選用適用書目表內公民科的課本(約$170至$220),相關購書費因此有所上升。至於中五級,新學年大部分學生全年度只需購買1本公民科用書,較以往通識教育科需購買2至3 本課本少;因此中五公民科平均購書費較上學年少。 除教科書外,學校亦會規定學生購買一定數量的練習作為必要教材,因而亦影響購書費的總數。在小學級別方面,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的作業及補充練習平均為5本,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當中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科和數學科練習均在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中學級別方面,初中以英文科的用書量較高,平均為4本,中文及數學科則平均使用2本書目,高中必修科的平均用書量為2本(不包括通識教育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People Also Search
- 中小學平均購書費 上升2.9%及5.7% 升幅高於通脹 - 消費者委員會
- 消委會|中小學平均購書費上升2.9%及5.7% 升幅高於通脹升幅
- 消委會|中小學書簿費平均升2.9%及5.7%高於通脹 中四增9.3%最顯著 | 星島日報
- 消委會:中小學書價分別升2.9%及5.7% 高過同期通脹
- 消委會 ︳新學年小學買書平均$3177 購書費增5.7%升幅高於通脹
- 【消委會】中小學書費平均升2.9%及5.7%超通脹 中四教材升幅最高近一成
- 消委會報告|新學年逾9成中小學書單加價!小學:$3,177、中學:$2,944|平均購書費升幅達2.9%高過通脹
- 消委會|中小學書費升2.9%及5.7%超通脹 疫下兼買電子實體課本變雙重開支 | am730
- 消委會調查|中小學書簿費平均升2.9%及5.7%高於通脹 中四增9.3%最顯著
- 新學年中小學購書費分別上升2.9%和5.7% 升幅高於通脹 新冠疫情影響 傳統和電子書要兼備 | 消費者委員會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了5.7%,比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的升幅(+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的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升幅最低的是小二(+4.8%),升幅最高的則是小四(+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 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的平均購書費相對較高。 是次調查的小學全部都有委託書商印製書單,並獲書商提供87折至95折優惠購買新學年的學材。當中38間(76%)小學獲較高的87折至89折優惠,比率與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相若;其餘小學大多只獲9折優惠。另有3間小學新學年取得的折扣較上學年多1至2個百分點。綜觀而言,書商提供的最大折扣優惠有減少的趨勢,由2020/21學年的84折減至2022/23學年的87折,令學生的購書費有明顯升幅。 購買補充練習或書商指定出版社的書本通常可額外享有1至12個百分點的折扣優惠,最高可達75折。如學生自行到門市購買/於指定日子以外購買,折扣率會較經學校集體購買/於指定日子內購買低1至7個百分點。 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每級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平均使用5本作業及補充練習(下稱「練習」),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不等。是次調查亦發現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及數學科「練習」於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 消委會在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中小學平均購書費上升2.9%及5.7%,升幅高於通脹升幅。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回應指,教科書出版業界面對疫情持續下各方面的不明朗情況,已盡力抑制書價。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了5.7%,比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的升幅(+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的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升幅最低的是小二(+4.8%),升幅最高的則是小四(+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 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的平均購書費相對較高。 是次調查的小學全部都有委託書商印製書單,並獲書商提供87折至95折優惠購買新學年的學材。當中38間(76%)小學獲較高的87折至89折優惠,比率與本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相若;其餘小學大多只獲9折優惠。另有3間小學新學年取得的折扣較上學年多1至2個百分點。綜觀而言,書商提供的最大折扣優...
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當中,中三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7.3%),原因是部分學校的中三用書量與上學年有顯著分別。舉例來說,中三購書費升幅較顯著的2間中學,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總共增加了7至8本書目,購書開支因此分別多逾$840及$720。其中一間學校表示此舉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按照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科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70,其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購書費約$488至$517。餘下科目的平均購書費均不高於$325。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止的12個月內,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俗稱通脹率)較去年同期平均上升了1.7%。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率自2007年起受到數項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如剔除此類影響,今年的相應升幅為1.5%,低於中小學購書費的平均升幅。 該協會指,教科書出版業界面對疫情持續下各方面的不明朗情況,已盡力抑制書價。就本會是次調查顯示小學和中學平均購書費的加幅升了5.7%及2.9%,該協會表示事實上出版社經營成本上漲的幅度遠超過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涵蓋的項目,特別在人力資源、紙價、增加招聘的競爭力及物流佔產品成本極高的百分比。該協會表示,本地出生率的急速下降亦導致教科書市場的持續萎縮;此外,業界投放大量資源開發電子教學,縱使其使用量不高,業界仍不斷更新電子教科書的研發以配合不同電子格式,令成本大增。 儘管各方面的成本上升,經濟不景,教育出版業界仍會盡社會責任,共克時艱,減輕家長的負擔。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當中,中三的購書費錄得最顯著的升幅(+7.3%),原因是部分學校的中三用書量與上學年有顯著分別。舉例來說,中三購書費升幅較顯著的2間中學,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總共增加了7至8本書目,購書開支因此分別多逾$840及$720。其中一間學校表示此舉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按照科目分析,初中每級的英文科平均購書費最高,約$770,其次為綜合科學、中文及數學科,平均購書費約$488至$517。餘...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為所有級別中最高。 消委會|疫下網課「雙重」開支 學生買電子實體課本花近萬元 Https://bit.ly/3S3Ky4f 【Now新聞台】消委會調查發現,新學年中小學購書價分別上升2.9%及5.7%,升幅高於通脹。 消委會隨機抽樣調查,獲50間小學及48間中學提供新學年課本作業等費用資料,中學平均購書價為2944元,按年上升2.9%,而小學平均購書價為3177元,上升5.7%,兩者都比同期通脹1.7%高。 受新冠疫情影響,學校改為網上授課,大部分學校選擇購買電子及實體課本兼備的套裝,未能完全轉用電子課本,令購書價大增。
調查結果發現,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3,329元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按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元,當中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雖較去年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7.3%升幅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但中四書費加幅達9.3%,...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和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元和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5.7%和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hket:ul-video Id="6501"}}{{/hket:ul-video}} 消委會 ︳信用卡優惠投訴增一倍,派迎新禮品拖逾半年【附信用卡消費5大貼士】,詳情即睇:【下一頁】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分析和計算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和兩學年間的變化。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和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新學年(2022/23)小學平均購書費為3,177元,較上學年(2021/22)顯著上升5.7%,比消委會去年的購書費調查所得升幅的5.3%更高。與上學年相比,各級平均購書費錄得不同程度升幅,各級別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元至3,369元,升幅最低的是小二的4.8%,升幅最高的是小四的6.4%,高小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的3,329元則比初小的3,025元高出1成。 【消委會報告】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書單的購書費平均升幅為2.9%。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委會今年7月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逾9成的中小學廣用書在2022/23學年加價,整體平均升幅為2.9%。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和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元和2,944元,較上學年上升5.7%和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的1.7%。 {{hket:ul-video id="6501"}}{{/hket:ul-video}} 消委會 ︳信用卡優惠投訴增一倍,派迎新禮品拖逾半年【附信用卡消費5大貼士】,詳情即睇:【下一頁】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分析和計算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和兩學年間的變化。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
消委會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計算項目之內。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消委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的1.7%,以中四的書簿費升幅最顯著,達9.3%。 消委會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 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
消委會根據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新學年的書單,若連同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一併計算,小學及中學生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分別為$3,177及$2,944,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明顯高於同期通脹(1.7%)。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港每6間小學及每6間中學中抽出1間,再由本會向抽出的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截至8月底,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 購書費是指學校提供的資料上列明學生必須購買的書本、作業、補充練習及需付費購買的學校自編教材等項目的費用。費用已扣除書商所提供的折扣,是學生實際需支付的金額。 至於輔助性質的簿冊、美術或勞作用具、文具、樂器,及其他並非必須購買的項目,例如列為「參考用」或「學生自行決定是否購買」的教材、課本或工具書,則不包括在本會計算項目之內。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