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第259期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第21卷第2期出刊

Leo Migdal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第259期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第21卷第2期出刊

本期收錄的三篇文章,從微觀的教師輔導、中觀的課程發展,到宏觀的全球永續議題,皆展現了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我們衷心期盼這些研究成果能為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學術研究者帶來啟發,共同為臺灣乃至全球的教育發展貢獻心力。 第一篇為賴怡潔教師與王為國教授的〈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導入輔導實施之研究:初任教師的觀點〉,本研究深入探討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初任教師普遍認為暑假的導入輔導安排恰當,開學後的共學輔導團與回流研習時間也具彈性;然而,研究也指出,校內在薪傳教師的安排與培訓上仍有改進空間,且行政相關的研習主題相對較少,此外,對於初任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建議應考量時間安排與回饋機制的適切性,這項研究為完善師資培育與輔導制度提供了寶貴建議,例如納入行政職務的導入輔導、加深與加廣回流研習主題,以及建立評鑑回饋機制。 STEAM已成為教育熱門領域,第二篇為楊淑晴教授、劉淑君博士與黃名清碩士合著之〈臺灣 STE(A)M 教育期刊論文與國科會計畫之發展回顧與評析〉,本研究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勾勒出臺灣 STE(A)M 教育的發展脈絡。研究顯示,自2006年至2023年間,隨著108課綱的推動,STEM與STEAM相關研究數量持續增長,並涵蓋了科學、科技、藝術及創造力等跨學科主題。儘管STEAM概念日益興起,STEM研究依然保持較高影響力,且兩者在國科會計畫與大多數期刊中的比例接近 1:1。本研究也發現,SSCI 期刊仍偏重STEM研究,顯示學術刊物對兩者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此研究呼籲未來應加強評估工具的標準化與驗證,並考慮更多質性研究方法,以全面理解 STE(A)M 教育的實施效果。 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已逐步融入各級學校的課程,漸成顯學,第三篇為張芳全教授所著〈優質教育對於聯合國16項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與差距之研究〉,探討優質教育如何在全球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本研究分析107個國家的資料,結果顯示優質教育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的16項 SDGs 貢獻顯著,其中,對SDG 3健康與福祉的影響力最高,其次依序為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 11永續城鄉,以及 SDG 1終結貧窮;然而,研究也發現優質教育對於保育海洋生態 (SDG 14) 與保育陸域生態 (SDG 15) 沒有明顯貢獻,這篇文章不僅量化了優質教育對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也為各國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明確的方向。 本期所有文章皆收錄在「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歡迎讀者上網點閱(《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21卷第2期)。 為增進社會各界瞭解教育發展重要訊息並保留我國教育發展的軌跡與成效,自民國88年起,《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每年持續蒐集教育基本現況、教育施政狀況,教育問題與因應對策、未來發展動向與重要教育法令等內容,以促進教育發展訊息的交流與溝通。

112年間教育發展的重要事項與數據,均透過系統性撰述,詳實呈現在《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中。全書包含內文15章及附錄,第1章總論先就教育期許、理念方針、施政措施、教育經費及未來施政方向與目標等面向,綜述112年度教育現況及發展;至於第2至15章,則分別從學前教育、國民教育、高中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大學教育、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終身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學校體育、學校衛生教育、國際及兩岸教育交流、學生事務與輔導以及青年發展等,陳述基本現況、施政成效、問題與對策及未來發展動向;另藉由附錄呈現教育大事紀、重要教育法令與索引,供讀者閱覽與參考。 本書客觀記載及系統性整理分析112年度教育現況與動向,為教育發展之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全文電子檔可至本院網站/特色資源/圖書/教育政策或至本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點閱瀏覽。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本期《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所刊出的三篇學術論文,從國中國文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改革,到翻轉教室對師資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的影響,質性與量化研究取向兼具地探討了教育實踐中的創新與挑戰,為實務與政策提供了深刻洞見。每篇稿件均經過嚴謹的匿名外審、作者反覆修改,最後再經編輯委員會全體委員複審及討論後,方決議刊載出這三篇優秀論文。 第一篇《一所國中國文教師運用學生聲音回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透過訪談、課堂觀察、反思實踐與同儕支持等質性方法,探討學生的回饋如何能夠協助教師從技術調整到對於教育本質的思考,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實用行動的架構。 第二篇《理想與現實: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改革之執行評估》藉由訪談高中公民教師,審視108課綱社會科課程改革的實踐成效。文中指出,課綱理想設計上的探究式教學與跨領域學習,由於受制於教學時間、升學壓力與教師專業能力等現實因素之影響而無法完全落實;建議教育政策需配套實踐,才能避免流於形式。

第三篇《翻轉教室對師資生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則運用準實驗研究方式,針對師資生的課程進行翻轉教室以探討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研究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無論在學生學習投入與成就上均有正向成效,這可為教育創新提供了基於實證的重要支持成果。 以上三篇論文在研究領域上,涵括了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育等,研究方法則有質性、有量化,研究階段橫跨國中、高中與大學階段。本期全刊呈現出相當多元多樣的研究面貌,值得教育人員深入閱讀思考,必有助於教育工作的省思與體悟。

People Also Search

本期收錄的三篇文章,從微觀的教師輔導、中觀的課程發展,到宏觀的全球永續議題,皆展現了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我們衷心期盼這些研究成果能為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學術研究者帶來啟發,共同為臺灣乃至全球的教育發展貢獻心力。 第一篇為賴怡潔教師與王為國教授的〈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導入輔導實施之研究:初任教師的觀點〉,本研究深入探討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初任教師普遍認為暑假的導入輔導安排恰當,開學後的共學輔導團與回流研習時間也具彈性;然而,研究也指出,校內在薪傳教師的安排與培訓上仍有改進空間,且行政相關的研習主題相對較少,此外,對於初任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建議應考量時間安排與回饋機制的適切性,這項研究為完善師資培育與輔導制度提供了寶貴建議,例如納入行政職務的導入輔導、加深與加廣回流研習主題,以及建立評鑑回饋機制。 STEAM已成為教育熱門領域,第二篇為楊淑晴教授、劉淑君博士與黃名清碩士合著之〈臺灣 STE(A)M 教育期刊論文與國科會計畫之發展回顧與評析〉,本研究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勾勒出臺灣 STE(A)M 教育的發展脈絡。研究顯示,自2006年至2023年間,隨著108課綱的推動,STEM與STEAM相關研究數量持續增長,並涵蓋了科學、科技、藝術及創造力等跨學科主題。儘管STEAM概念日益興起,STEM研究依然保持較高影響力,且兩者在國科會計畫與大多數期刊中的比例接近 1:1。本研究也發現,SSCI 期刊仍偏重STEM研究,顯示學術刊物對兩者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此研究呼籲未來應加強評估工具的標準化與驗證,並考慮更多質性研究方法,以全面理解 STE(A)M

本期收錄的三篇文章,從微觀的教師輔導、中觀的課程發展,到宏觀的全球永續議題,皆展現了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我們衷心期盼這些研究成果能為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及學術研究者帶來啟發,共同為臺灣乃至全球的教育發展貢獻心力。 第一篇為賴怡潔教師與王為國教授的〈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導入輔導實施之研究:初任教師的觀點〉,本研究深入探討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初任教師普遍認為暑假的導入輔導安排恰當,開學後的共學輔導團與回流研習時間也具彈性;然而,研究也指出,校內在薪傳教師的安排與培訓上仍有改進空間,且行政相關的研習主題相對較少,此外,對於初任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建議應考量時間安排與回饋機制的適切性,這項研究為完善師資培育與輔導制度提供了寶貴建議,例如納入行政職務的導入輔導、加深與加廣回流研習主題,以及建立評鑑回饋機制。 STEAM已成為教育熱門領域,第二篇為楊淑晴教授、劉淑君博士與黃名清碩士...

112年間教育發展的重要事項與數據,均透過系統性撰述,詳實呈現在《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中。全書包含內文15章及附錄,第1章總論先就教育期許、理念方針、施政措施、教育經費及未來施政方向與目標等面向,綜述112年度教育現況及發展;至於第2至15章,則分別從學前教育、國民教育、高中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大學教育、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終身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學校體育、學校衛生教育、國際及兩岸教育交流、學生事務與輔導以及青年發展等,陳述基本現況、施政成效、問題與對策及未來發展動向;另藉由附錄呈現教育大事紀、重要教育法令與索引,供讀者閱覽與參考。 本書客觀記載及系統性整理分析112年度教育現況與動向,為教育發展之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全文電子檔可至本院網站/特色資源/圖書/教育政策或至本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點閱瀏覽。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12年間教育發展的重要事項與數據,均透過系統性撰述,詳實呈現在《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中。全書包含內文15章及附錄,第1章總論先就教育期許、理念方針、施政措施、教育經費及未來施政方向與目標等面向,綜述112年度教育現況及發展;至於第2至15章,則分別從學前教育、國民教育、高中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大學教育、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終身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學校體育、學校衛生教育、國際及兩岸教育交流、學生事務與輔導以及青年發展等,陳述基本現況、施政成效、問題與對策及未來發展動向;另藉由附錄呈現教育大事紀、重要教育法令與索引,供讀者閱覽與參考。 本書客觀記載及系統性整理分析112年度教育現況與動向,為教育發展之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全文電子檔可至本院網站/特色資源/圖書/教育政策或至本院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 (TERIC)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12年版)》)點閱瀏覽。 Journal...

第三篇《翻轉教室對師資生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則運用準實驗研究方式,針對師資生的課程進行翻轉教室以探討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研究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無論在學生學習投入與成就上均有正向成效,這可為教育創新提供了基於實證的重要支持成果。 以上三篇論文在研究領域上,涵括了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育等,研究方法則有質性、有量化,研究階段橫跨國中、高中與大學階段。本期全刊呈現出相當多元多樣的研究面貌,值得教育人員深入閱讀思考,必有助於教育工作的省思與體悟。

第三篇《翻轉教室對師資生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則運用準實驗研究方式,針對師資生的課程進行翻轉教室以探討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研究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無論在學生學習投入與成就上均有正向成效,這可為教育創新提供了基於實證的重要支持成果。 以上三篇論文在研究領域上,涵括了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育等,研究方法則有質性、有量化,研究階段橫跨國中、高中與大學階段。本期全刊呈現出相當多元多樣的研究面貌,值得教育人員深入閱讀思考,必有助於教育工作的省思與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