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 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十二月十一日通車 附圖 短片

Leo Migdal
-
將軍澳 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十二月十一日通車 附圖 短片

有關駕駛資訊詳情,可參閲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駕駛指南 *列印版本,只提供繁體中文及英文版本。 以下專營巴士路線途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其他地區。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英語:Tseung Kwan O Cross Bay Link)是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橋,於2018年7月12日動工,2022年12月11日上午8時通車,連接路全長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為全港首條附設單車徑、行人路及觀景台的雙線雙程分隔車道的海上「多功能」高架橋,以高架方式跨過新界西貢區將軍澳,連接將軍澳東岸及西岸,即大赤沙(將軍澳創新園)、小赤沙(日出康城)及調景嶺、將軍澳市中心,也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6號幹線一部分),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則不屬於6號幹線一部分,而此橋亦是全港跨度最大、預製最重的鋼拱橋,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4]。 自將軍澳新市鎮發展,由於來往九龍、東區海底隧道與將軍澳只有將軍澳隧道、寶琳路(經寶琳北路/寶琳南路)、清水灣道(經坑口道/影業路)與只連接維景灣畔的私家路(即澳景路),香港政府於1998年計劃興建一條跨海大橋,為大約4.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並且接通藍田和東區海底隧道各交通網絡,整個工程預計耗資106億港元。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基礎建設工程於2009年年展開,預計整個項目於2016年年完成[5][6]。 2018年2丶月,運輸及房屋局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連接將藍隧道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造價約56億元,較政府2008年初步估算的22億元升1倍半。若撥款獲批,最快2018年下半年施工,料2022年竣工。[8]

2018年7月12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主橋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25億元,工程包括興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及附屬高架道路,以及進行相關的土木、結構、海事、機電、環境美化及環境保護與緩解工程。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將滿足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對外交通需要。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全長4.2公里的將藍隧道,是一條連接九龍觀塘區茶果嶺及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照鏡環山東面的公路隧道,其出口接駁1.8公里長的將軍澳跨灣大橋至日出康城一帶。往來將軍澳和東九龍,繁忙時間車程節省20分鐘,政府曾指,當將藍隧道通車後,將軍澳隧道便可豁免收費。 跨灣連接路是全港最大跨度的主橋與南橋均為鋼拱橋,而北橋在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互相呼應。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早在2018年開展,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而且大橋上的單車徑將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連接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勢將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單車徑和行人路沿途設有綠化帶,以植物美化景觀,使大橋與四周環境協調搭配,為將軍澳開創一個全新景象。

而南橋是長約150米的行人天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可提升兩岸海濱的連繫。南橋的形態彷如海浪在將軍澳灣與東邊水道之間蕩漾。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將於12月11日(星期日)通車,以完善運輸網絡,便利市民出行。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一條新的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指︰「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開通後,將可提供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於早上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除了有助應付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亦為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提供契機。政府會於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通車當日起,豁免使用將藍隧道及將軍澳隧道的收費,方便市民出行。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跨灣連接路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跨灣連接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的環保大道,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跨灣連接路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減低對附近居民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這條道路主要以高架橋橫跨將軍澳海灣,工程還包括建造連接路及進行相關的交通管制與監察系統、渠務、水務、海事、環境美化、機電及附屬工程。

People Also Search

有關駕駛資訊詳情,可參閲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駕駛指南 *列印版本,只提供繁體中文及英文版本。 以下專營巴士路線途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其他地區。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英語:Tseung Kwan O Cross Bay Link)是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橋,於2018年7月12日動工,2022年12月11日上午8時通車,連接路全長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為全港首條附設單車徑、行人路及觀景台的雙線雙程分隔車道的海上「多功能」高架橋,以高架方式跨過新界西貢區將軍澳,連接將軍澳東岸及西岸,即大赤沙(將軍澳創新園)、小赤沙(日出康城)及調景嶺、將軍澳市中心,也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6號幹線一部分),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則不屬於6號幹線一部分,而此橋亦是全港跨度最大、預製最重的鋼拱橋,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4]。 自將軍澳新市鎮發展,由於來往九龍、東區海底隧道與將軍澳只有將軍澳隧道、寶琳路(經寶琳北路/寶琳南路)、清水灣道(經坑口道/影業路)與只連接維景灣畔的私家路(即澳景路),香港政府於1998年計劃興建一條跨海大橋,為大約4.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並且接通藍田和東區海底隧道各交通網絡,整個工程預計耗資106億港元。

有關駕駛資訊詳情,可參閲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駕駛指南 *列印版本,只提供繁體中文及英文版本。 以下專營巴士路線途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其他地區。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英語:Tseung Kwan O Cross Bay Link)是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橋,於2018年7月12日動工,2022年12月11日上午8時通車,連接路全長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為全港首條附設單車徑、行人路及觀景台的雙線雙程分隔車道的海上「多功能」高架橋,以高架方式跨過新界西貢區將軍澳,連接將軍澳東岸及西岸,即大赤沙(將軍澳創新園)、小赤沙(日出康城)及調景嶺、將軍澳市中心,也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6號幹線一部分),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則不屬於6號幹線一部分,而此橋亦是全港跨度最大、預製最重的鋼拱橋,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4]。 自將軍澳新市鎮發展,由於來往九龍...

2018年7月12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主橋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25億元,工程包括興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及附屬高架道路,以及進行相關的土木、結構、海事、機電、環境美化及環境保護與緩解工程。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將滿足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對外交通需要。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全長4.2公里的將藍隧道,是一條連接九龍觀塘區茶果嶺及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照鏡環山東面的公路隧道,其出口接駁1.8公里長的將軍澳跨灣大橋至日出康城一帶。往來將軍澳和東九龍,繁忙時間車程節省20分鐘,政府曾指,當將藍隧道通車後,將軍澳隧道便可豁免收費。 跨灣連接路是全港最大跨度的主橋與南橋均為鋼拱橋,而北橋在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互相呼應。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早在2018年開展,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而且大橋上的單車徑將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連接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勢將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單車徑和行人路沿途設有綠化帶,以植物美化景觀,使大橋與四周環境協調搭配,為將軍澳開創一個全新景象。

2018年7月12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主橋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25億元,工程包括興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及附屬高架道路,以及進行相關的土木、結構、海事、機電、環境美化及環境保護與緩解工程。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將滿足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對外交通需要。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全長4.2公里的將藍隧道,是一條連接九龍觀塘區茶果嶺及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照鏡環山東面的公路隧道,其出口接駁1.8公里長的將軍澳跨灣大橋至日出康城一帶。往來將軍澳和東九龍,繁忙時間車程節省20分鐘,政府曾指,當將藍隧道通車後,將軍澳隧道便可豁免收費。 跨灣連接路是全港最大跨度的主...

而南橋是長約150米的行人天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可提升兩岸海濱的連繫。南橋的形態彷如海浪在將軍澳灣與東邊水道之間蕩漾。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將於12月11日(星期日)通車,以完善運輸網絡,便利市民出行。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一條新的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指︰「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開通後,將可提供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於早上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除了有助應付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亦為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提供契機。政府會於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通車當日起,豁免使用將藍隧道及將軍澳隧道的收費,方便市民出行。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跨灣連接路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跨灣連接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的環保大道,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跨灣連接路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減低對附近居民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而南橋是長約150米的行人天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可提升兩岸海濱的連繫。南橋的形態彷如海浪在將軍澳灣與東邊水道之間蕩漾。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將於12月11日(星期日)通車,以完善運輸網絡,便利市民出行。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一條新的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指︰「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開通後,將可提供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於早上繁忙時段往來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除了有助應付將軍澳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亦為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提供契機。政府會於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通車當日起,豁免...

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這條道路主要以高架橋橫跨將軍澳海灣,工程還包括建造連接路及進行相關的交通管制與監察系統、渠務、水務、海事、環境美化、機電及附屬工程。

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這條道路主要以高架橋橫跨將軍澳海灣,工程還包括建造連接路及進行相關的交通管制與監察系統、渠務、水務、海事、環境美化、機電及附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