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书记 部长怀进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讲座。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工作安排,我汇报一下教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指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我们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围绕教育的人民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围绕教育的战略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擘画了教育强国战略图景,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细化实化了相关任务举措。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全新坐标中,看清楚教育内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进而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方位、责任和重大任务。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与研究》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动员令;10月,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系统将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大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政治属性,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确保我们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人民属性,事关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追求问题,必须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战略属性,事关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这“三大属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化对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深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本质、鲜明特色、独有优势,把我们党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是教育强国建设顶层设计、谋篇布局的“原点”和“靶心”。 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是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有效塑造青少年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能力。人才竞争力,是人才的综合实力、竞争实力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比较优势。科技支撑力,是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有效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民生保障力,是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优质教育需求、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能力。社会协同力,是调动央地两个积极性、有效协调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共同支持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国际影响力,是中国教育的全球话语权、吸引力和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领力、塑造力。 学校简介 机构设置 标识系统 学校领导 信息公开 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 教师管理 地理位置 校内新闻 相约长开 校园文化 宣传信息 数字图书馆 办学体系 开大骄傲 数字开大 后勤保障
教务科研处 开放教育部 理工医药系 文法系 经管系 成人教育 思政部 特殊教育 教学督导 分享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和所构建的“八大体系”,准确把握建设教育强国“五项重大任务”和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 上一篇:【理论研习】第⑭期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3月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特别是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把改革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着眼现代化需求,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应用为王”,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付诸实践行动,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提高政策实效。要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聚焦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关键任务设计改革试点,明确试什么、怎么试,把握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要有目标有组织推进,明确各项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形成从系统谋划、组织实施、总结推广到完善制度的全链条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突出先立后破,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要推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加强论证和提炼,转化形成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切实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添动力。 createContPageHTML(1, 0, "t20250307_1181874", "html","moe-detail-page-set");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起来看——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纲要》各项任务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愈益凸显。要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准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坐标,清醒看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清晰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要求。我国在校学生2.9亿,约占总人口的21%,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加快前沿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推动新技术加速迭代和融合应用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国家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提供有力保障。
People Also Search
- 动态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
- 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_腾讯新闻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
- 【理论研习】第⑮期 | 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 教研活动 - 长春开放大学
- 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合职学习中心 - s.enaea.edu.cn
- 怀进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湖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 教育部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求是》撰文: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_建设_发展_我国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讲座。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工作安排,我汇报一下教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指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我们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围绕教育的人民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围绕教育的战略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因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擘画了教育强国战略图景,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细化实化了相关任务举措。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全新坐标中,看清楚教育内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进而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方位、责任和重大任务。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与研究》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举行第十七讲专题讲座,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讲座。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工作安排,我汇报一下教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指...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动员令;10月,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系统将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大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政治属性,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确保我们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人民属性,事关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追求问题,必须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战略属性,事关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这“三大属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化对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深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本质、鲜明特色、独有优势,把我们党对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是教育强国建设顶层设计、谋篇布局的“原点”和“靶心”。 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是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有效塑造青少年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能力。人才竞争力,是人才的综合实力、竞争实力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比较优势。科技支撑力,是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有效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民生保障力,是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优质教育需求、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能力。社会协同力,是调动央地两个积极性、有效协调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共同支持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国际影响力,是中国教育的全球话语权、吸引力和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引领力、塑造力。 学校简介 机构设置 标识系统 学校领导 信息公开 规章制度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动员令;10月,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系统将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大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政治属性,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教务科研处 开放教育部 理工医药系 文法系 经管系 成人教育 思政部 特殊教育 教学督导 分享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和所构建的“八大体系”,准确把握建设教育强国“五项重大任务”和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教务科研处 开放教育部 理工医药系 文法系 经管系 成人教育 思政部 特殊教育 教学督导 分享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整体擘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图景,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和所构建的“八大体系”,准确把握建设教育强国“五项重大任务”和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 上一篇:【理论研习】第⑭期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3月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付诸实践行动,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提高政策实效。要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聚焦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关键任务设计改革试点,明确试什么、怎么试,把握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要有目标有组织推进,明确各项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形成从系统谋划、组织实施、总结推广到完善制度的全链条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突出先立后破,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要推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加强论证和提炼,转化形成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切实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添动力。 CreateContPageHTML(1, 0, "t20250307_1181874", "html","moe-detail-page-set");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起来看——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纲要》各项任务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愈益凸显。要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准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坐标,清醒看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清晰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要求。我国在校学生2.9亿,约占总人口的21%,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付诸实践行动,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提高政策实效。要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教育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向,聚焦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关键任务设计改革试点,明确试什么、怎么试,把握轻重缓急、分类分批,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要有目标有组织推进,明确各项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形成从系统谋划、组织实施、总结推广到完善制度的全链条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突出先立后破,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要推动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加强论证和提炼,转化形成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切实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激活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加快前沿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推动新技术加速迭代和融合应用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国家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加快前沿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推动新技术加速迭代和融合应用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国家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