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国际在线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本文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五个重大关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有益参考。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直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害,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深刻领会和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从国家战略上看,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从民生需求上看,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把教育强国的战略先导作用和根本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和最终目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处理好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既要抓实战略举措,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连续14年送学生参加高考,图为2024年高考第一天她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路上。新华社发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科创中心内,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编程为智能小车设计自动行驶算法。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落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方法论指引。“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和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将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纲要》首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特质属性。
People Also Search
-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在线
- 李永智: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理响中国】科学把握"五个重大关系"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求是网
- 遵循科学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 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光明日报-光明网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_中国人大网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__中国政府网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 【理响中国】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求是网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本文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五个重大关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有益参考。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直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害,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深刻领会和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从国家战略上看,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从民生需求上看,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把教育强国的战略先导作用和根本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和最终目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处理好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既要抓实战略举措,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本文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五个重大关系”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有益参考。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直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害,揭示出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规律,为建设教育强...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连续14年送学生参加高考,图为2024年高考第一天她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路上。新华社发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科创中心内,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编程为智能小车设计自动行驶算法。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落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方法论指引。“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和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将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纲要》首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特质属性。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连续14年送学生参加高考,图为2024年高考第一天她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路上。新华社发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科创中心内,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编程为智能小车设计自动行驶算法。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落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方法论指引。“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和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