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Google最新研究 未來教育9大趨勢重點為何 該做什麼準備 Google For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國,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兩年做成3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以及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兩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採訪以及報告原稿,光是從他們所看到的未來,的確就已經超越目前許多報告對世局的認識。 已經有太多機構提出過未來人才需要問題解決者、教育應與實務接軌、終身學習等概念,但是這份報告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演變。 Google for Education collaborated with research partner Canvas8 to conduct a study across 24 countries on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he result is a three-part global report highlighting insigh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Global nonprofit 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AIR) served as an advisor and consultant to this research. As educators work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and mindsets they’ll need to navigate massive change, the experts we interviewed discussed how and why they’re rethink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 Rising demand for global problem solvers Change in the skill sets required for work 2023年冬至、鄰近聖誕節這天,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邁入第四屆的【未來教育 臺灣100】贈獎典禮,正式登場。儘管外頭天氣冷颼颼,仍擋不住教育界的熱情,不僅得獎者出席率達百分百,苗栗縣西湖國小瑞湖分校師生更是全校親臨現場,還有遠從金門而來的教師,總計超過300位杏壇先進、學子齊聚一堂,只為參與這場號稱「臺灣教育界奧斯卡」的盛會。
一輩子投入教育工作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在開場致詞時提到,雖然自己過去在大學教書,卻深知國中小學的教育,能影響孩子一生,「孩子的微笑是天使的微笑,孩子的傷痛是你我的傷痛,所以我們做為老師、家長、愛護社會的一代,應該盡一切力量幫助小學、中學。」 過去同樣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則直指,為了讓老師、孩子與世界同步接軌,「教育是不可能停止腳步的。」在本屆獲獎的專案中,有許多因為推動校本、主題化課程和有感、跨域學習的專案獲獎,恰恰與正在推行的108課綱精神相符,證明臺灣教育的精進與創新。 綜觀今年徵選,是以「永續未來,從有感教育開始」為題,期望教育可以透過回應當前議題、社會需求和世界變化的方式,讓學習產生意義。而參與徵選的教案、教育團隊/個人均相當踴躍,總計吸引310件教案報名,在經歷逾半年的徵選與評審作業後,最終選出100件優秀教案獲獎,並另外設立11個「企業特別獎」。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教育中心執行長周慧婷分析,今年徵選的特點,包括歷屆得獎者再次上榜的比例增加,有高達17位得獎者重複入圍;往年得獎者教學對象以小學居多,今年高中職得獎教案居然多達30個,顯然從特色教育到多元選修,有更多教師願意鼓勵孩子自主學習、探究思考,並投入社區參與;同時,有愈來愈多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個人,會自行設計課程與學校合作,顯示已有更多體制外的民間力量,投入教育翻轉,「人類的永續一定要靠教育才能達到,而且是要讓學生有感的教育。很高興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共同走在這條道路上。」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以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 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個國家,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二年做成三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二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採訪以及報告原稿,光是從他們所看到的未來,的確就已經超越目前許多報告對世局的認識。 已經有太多機構提出過未來人才需要問題解決者、教育應與實務接軌、終身學習等概念,但是這份報告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演變。 每個家庭的教育之旅都伴隨著重大抉擇,有時甚至充滿不確定性。 SchoolAdvice 推出了三項全新的家庭服務,旨在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清晰的規劃、信心和成功的路線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探索替代教育選擇,線上家庭教育已成為個人化、靈活學習的最受歡迎的途徑之一。 每個家庭的教育之旅都伴隨著重大抉擇,有時甚至充滿不確定性。 SchoolAdvice 推出了三項全新的家庭服務,旨在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清晰的規劃、信心和成功的路線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探索替代教育選擇,線上家庭教育已成為個人化、靈活學習的最受歡迎的途徑之一。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於1982年,是台灣與華文世界中,最具公信力、影響力、國際觀的文化事業機構。旗下包含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未來小天下出版公司、遠見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未來少年、未來兒童、未來Family、50+全國最大熟齡媒體、遠見民意調查中心、遠見創意製作、1號課堂、93巷人文空間、領導影響力學院,以及推動終身學習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閱讀學習及創新教育。 2016年率先發起的「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學習計畫,至今已與雙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市、彰化縣、苗栗縣、嘉義縣等100多所中小學合作,在校園內打破學科藩籬,以特定主題,串連起不同領域的知能學習,落實全人教育。2017、2019、2021、2023舉辦【未來教育 臺灣100】徵選,共選出全臺灣433個優秀創新教育專案,協助其串聯分享與向外擴散。「未來教育 Ed Talk」全臺巡迴,則安排獲選者透過舞台短講及實體工作坊做教學分享,讓好的教育幫助更多孩子,另一方面,持續透過跨界媒合,催化每個創新想法更加落實深耕。 2025年,【未來教育 臺灣100】進入第五屆,期待擁有熱忱的您,現在就加入我們! 顯恩慈善基金會以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致力於推動特殊需求兒少與生態環境的公平正義。 顯恩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應該獲得平等保障。然而,特殊需求兒少常因資源匱乏而被忽視,特別是0-6歲早療兒、身障兒童、經濟弱勢和文化弱勢兒童以及中輟生。因此,顯恩積極推動教育與身障平權,透過實質資源改善處境,幫助他們重建自信、翻轉生命。
現今的課堂教育必須讓學生為職涯和目前尚不存在的挑戰做好準備。以下是研究後所發現的重要趨勢,以及可讓學校協助學生迎接未來挑戰的資源。 教育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演進。教育工作者和家庭逐漸意識到,現今的課程必須有所改進,才能因應未來的實際情況。在工具和科技之外,學生還必須培養新技能來解決困難問題、有效協同合作,以及透過新方式表達想法。 為了進一步瞭解這些改變,Google for Education 與全球研究人員和分析師合作,一同根據實例探究課堂教育的轉變。 家長及監護人都希望學校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科技使用習慣,讓他們安全又有自信地在數位世界中進行探索。 為了替未來職涯做好準備,學生需要內容涵蓋實用職業技能、溝通策略和領導能力培養等面向的全方位教育。
People Also Search
- Google最新研究:未來教育9大趨勢重點為何?該做什麼準備? -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 閱讀新趨勢
- Future of education - Google for Education
- 【未來教育 臺灣100】檢視教育成果、窺探未來趨勢,以「有感教育」帶領孩子邁向永續大未來!-未來親子
- 教育實驗室:成為孩子的好夥伴 - Google最新研究:未來教育9大趨勢重點為何?該做什麼準備?熹知精選...
- Google發布最新未來教育報告,9大趨勢重點整理|翻轉教育
- 2025 年值得關注的教育趨勢 |學校建議
- Google最新研究:未來教育9大趨勢重點為何? - 親子天下
- 2025【未來教育 臺灣100】:Ai時代 共融未來 教育的變與不變 | 常見q&A
- 課堂的未來 - Google for Education
-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國,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兩年做成3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國,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兩年做成3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以及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兩年、跨越了2...
The Result Is A Three-part Global Report Highlight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ult is a three-part global report highlighting insigh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Global nonprofit 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AIR) served as an advisor and consultant to this research. As educators work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and mindsets they’ll need to navigate massive change, the experts we interviewed discussed how and why they’re rethink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 Rising ...
一輩子投入教育工作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在開場致詞時提到,雖然自己過去在大學教書,卻深知國中小學的教育,能影響孩子一生,「孩子的微笑是天使的微笑,孩子的傷痛是你我的傷痛,所以我們做為老師、家長、愛護社會的一代,應該盡一切力量幫助小學、中學。」 過去同樣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則直指,為了讓老師、孩子與世界同步接軌,「教育是不可能停止腳步的。」在本屆獲獎的專案中,有許多因為推動校本、主題化課程和有感、跨域學習的專案獲獎,恰恰與正在推行的108課綱精神相符,證明臺灣教育的精進與創新。 綜觀今年徵選,是以「永續未來,從有感教育開始」為題,期望教育可以透過回應當前議題、社會需求和世界變化的方式,讓學習產生意義。而參與徵選的教案、教育團隊/個人均相當踴躍,總計吸引310件教案報名,在經歷逾半年的徵選與評審作業後,最終選出100件優秀教案獲獎,並另外設立11個「企業特別獎」。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教育中心執行長周慧婷分析,今年徵選的特點,包括歷屆得獎者再次上榜的比例增加,有高達17位得獎者重複入圍;往年得獎者教學對象以小學居多,今年高中職得獎教案居然多達30個,顯然從特色教育到多元選修,有更多教師願意鼓勵孩子自主學習、探究思考,並投入社區參與;同時,有愈來愈多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個人,會自行設計課程與學校合作,顯示已有更多體制外的民間力量,投入教育翻轉,「人類的永續一定要靠教育才能達到,而且是要讓學生有感的教育。很高興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共同走在這條道路上。」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以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 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個國家,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二年做成三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一輩子投入教育工作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在開場致詞時提到,雖然自己過去在大學教書,卻深知國中小學的教育,能影響孩子一生,「孩子的微笑是天使的微笑,孩子的傷痛是你我的傷痛,所以我們做為老師、家長、愛護社會的一代,應該盡一切力量幫助小學、中學。」 過去同樣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則直指,為了讓老師、孩子與世界同步接軌,「教育是不可能停止腳步的。」在本屆獲獎的專案中,有許多因為推動校本、主題化課程和有感、跨域學習的專案獲獎,恰恰與正在推行的108課綱精神相符,證明臺灣教育的精進與創新。 綜觀今年徵選,是以「永續未來,從有感教育開始」為題,期望教育可以透過回應當前議題、社會需求和世界變化的方式,讓學習產生意義。而參與徵選的教案、教育團隊/個人均相當踴躍,總計吸引310件教案報名,在經歷逾半年的徵選與評審作業後,最終選出100件優秀教案獲獎,並另外設立11個「企業特別獎」...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二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採訪以及報告原稿,光是從他們所看到的未來,的確就已經超越目前許多報告對世局的認識。 已經有太多機構提出過未來人才需要問題解決者、教育應與實務接軌、終身學習等概念,但是這份報告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演變。 每個家庭的教育之旅都伴隨著重大抉擇,有時甚至充滿不確定性。 SchoolAdvice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二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採訪以及報告原稿,光是從他們所看到的未來,的確就已經超越目前許多報告對世局的認識。 已經有太多機構提出過未來人才需要問題解決者、教育應與實務接軌、終身學習等概念,但是這份報告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演變。 每個家庭的教育之旅都伴隨著重大抉擇,有時甚至充滿不確定性。 SchoolAdvice...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探索替代教育選擇,線上家庭教育已成為個人化、靈活學習的最受歡迎的途徑之一。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於1982年,是台灣與華文世界中,最具公信力、影響力、國際觀的文化事業機構。旗下包含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未來小天下出版公司、遠見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未來少年、未來兒童、未來Family、50+全國最大熟齡媒體、遠見民意調查中心、遠見創意製作、1號課堂、93巷人文空間、領導影響力學院,以及推動終身學習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閱讀學習及創新教育。 2016年率先發起的「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學習計畫,至今已與雙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市、彰化縣、苗栗縣、嘉義縣等100多所中小學合作,在校園內打破學科藩籬,以特定主題,串連起不同領域的知能學習,落實全人教育。2017、2019、2021、2023舉辦【未來教育 臺灣100】徵選,共選出全臺灣433個優秀創新教育專案,協助其串聯分享與向外擴散。「未來教育 Ed Talk」全臺巡迴,則安排獲選者透過舞台短講及實體工作坊做教學分享,讓好的教育幫助更多孩子,另一方面,持續透過跨界媒合,催化每個創新想法更加落實深耕。 2025年,【未來教育 臺灣100】進入第五屆,期待擁有熱忱的您,現在就加入我們! 顯恩慈善基金會以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致力於推動特殊需求兒少與生態環境的公平正義。 顯恩深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應該獲得平等保障。然而,特殊需求兒少常因資源匱乏而被忽視,特別是0-6歲早療兒、身障兒童、經濟弱勢和文化弱勢兒童以及中輟生。因此,顯恩積極推動教育與身障平權,透過實質資源改善處境,幫助他們重建自信、翻轉生命。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探索替代教育選擇,線上家庭教育已成為個人化、靈活學習的最受歡迎的途徑之一。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於1982年,是台灣與華文世界中,最具公信力、影響力、國際觀的文化事業機構。旗下包含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未來小天下出版公司、遠見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未來少年、未來兒童、未來Family、50+全國最大熟齡媒體、遠見民意調查中心、遠見創意製作、1號課堂、93巷人文空間、領導影響力學院,以及推動終身學習的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閱讀學習及創新教育。 2016年率先發起的「教室應該不一樣」主題式學習計畫,至今已與雙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市、彰化縣、苗栗縣、嘉義縣等100多所中小學合作,在校園內打破學科藩籬,以特定主題,串連起不同領域的知能學習,落實全人教育。2017、2019、2021、2023舉辦【未來教育 臺灣100】徵選,共選出全臺灣433個優秀創新教育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