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育全球趨勢 哪些國家已經領先

Leo Migdal
-
翻轉教育全球趨勢 哪些國家已經領先

當我們談到「翻轉教育」這個詞時,腦中往往浮現的是顛覆傳統、創新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關鍵字。這股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尤其在疫情後更加勢不可擋。翻轉教育(Flipped Learning)不只是單純把課堂講授內容放到線上讓學生回家看,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課堂的角色:老師從知識傳遞者,變為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那麼,全球有哪些國家已經走在這股浪潮的前端,甚至成為領先的典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翻轉教育的起源地——美國。早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就開始嘗試將課堂錄影後上傳,讓學生回家觀看,課堂時間則用來討論、做實驗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迅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中,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許多美國大學,例如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等,甚至結合線上課程(如 MOOC)與翻轉課堂,打造更靈活多元的學習場景。 接著來看亞洲,日本和新加坡的翻轉教育發展也不容小覷。日本的教育向來強調扎實基礎與精緻化教學,但近年也開始引入翻轉課堂概念,尤其在大學階段。例如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翻轉課堂與數位工具結合,強調學生在課前先預習知識,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而新加坡則在中小學階段就投入翻轉教學,國家教育部不僅提供數位平台,還針對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具互動性的課堂活動。新加坡的強項在於系統性規劃,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都為翻轉教育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後盾。 再把視角放到北歐,芬蘭的教育改革也頗受全球矚目。雖然芬蘭不特別強調「翻轉教育」這個詞,但他們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主與批判思考、重視探究式學習——與翻轉教育的精神不謀而合。芬蘭的學生不需要繁重的考試壓力,老師也擁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可以靈活設計課程。這使得芬蘭教育在實質運作上,早已走在翻轉教育的前面。 中國則展現出另一種模式。由於龐大的學生人口與資源分布不均,中國的翻轉教育往往依賴大型線上教育平台,例如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透過錄播與直播課程,將優質教學資源送進偏遠地區。這不僅縮小了城鄉差距,也開啟了另一種大規模的翻轉模式——從單一課堂到整個國家層面的學習翻轉。 許多攸關未來教育的研究,都從非教育現場的聲音出發,難以與教育現場接軌。Google for Education 借力國際研究機構,走訪24個國家,與許多教育現場領袖和相關人士,歷時二年做成三份報告,帶大家看到融合遠景與實務、截然不同的「教育新未來」。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二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採訪以及報告原稿,光是從他們所看到的未來,的確就已經超越目前許多報告對世局的認識。 已經有太多機構提出過未來人才需要問題解決者、教育應與實務接軌、終身學習等概念,但是這份報告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演變。 當我們談到「翻轉教育」這個詞時,腦中往往浮現的是顛覆傳統、創新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關鍵字。這股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尤其在疫情後更加勢不可擋。翻轉教育(Flipped Learning)不只是單純把課堂講授內容放到線上讓學生回家看,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課堂的角色:老師從知識傳遞者,變為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那麼,全球有哪些國家已經走在這股浪潮的前端,甚至成為領先的典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翻轉教育的起源地——美國。早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就開始嘗試將課堂錄影後上傳,讓學生回家觀看,課堂時間則用來討論、做實驗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迅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中,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許多美國大學,例如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等,甚至結合線上課程(如 MOOC)與翻轉課堂,打造更靈活多元的學習場景。

接著來看亞洲,日本和新加坡的翻轉教育發展也不容小覷。日本的教育向來強調扎實基礎與精緻化教學,但近年也開始引入翻轉課堂概念,尤其在大學階段。例如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翻轉課堂與數位工具結合,強調學生在課前先預習知識,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而新加坡則在中小學階段就投入翻轉教學,國家教育部不僅提供數位平台,還針對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具互動性的課堂活動。新加坡的強項在於系統性規劃,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都為翻轉教育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後盾。 再把視角放到北歐,芬蘭的教育改革也頗受全球矚目。雖然芬蘭不特別強調「翻轉教育」這個詞,但他們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主與批判思考、重視探究式學習——與翻轉教育的精神不謀而合。芬蘭的學生不需要繁重的考試壓力,老師也擁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可以靈活設計課程。這使得芬蘭教育在實質運作上,早已走在翻轉教育的前面。 中國則展現出另一種模式。由於龐大的學生人口與資源分布不均,中國的翻轉教育往往依賴大型線上教育平台,例如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透過錄播與直播課程,將優質教學資源送進偏遠地區。這不僅縮小了城鄉差距,也開啟了另一種大規模的翻轉模式——從單一課堂到整個國家層面的學習翻轉。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许多教育挑战,从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到学校体系的改革,教育系统在不同国家的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许多国家正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互相学习以促进自身的进步。本文将探讨几个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并反思其对全球教育政策的启示。 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芬兰的教育系统常常被视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典范。该国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芬兰的成功经验在于提供无需付费的高质量教育,并将课程设计与当地文化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

芬兰的教师被视为专业人士,具备高等学历和专业培训,这使得教学质量有了保证。学校的课程设计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这与许多国家制定的重视考试成绩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新加坡被誉为教育改革的旗帜。该国通过对教育质量的持续投资,实现了迅速的国际教育地位提升。新加坡的教育系统重视数学和科学等学科,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为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和数字化转型等挑战,世界各国和组织机构不断提升战略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STEM教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海外办学扩优提质等议题,各国与国际组织陆续出台了系列推动基础教育变革的战略政策,通过国际倡议、战略引领、政策规范、国际合作等方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宋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 2024年教育現場經歷了不少挑戰與變化,從師生衝突、法律議題到教學方式的革新,每一件大事都牽動著老師們的日常。而未來一年,教育的發展方向又會如何影響課堂與校園呢?本篇整理了2024年的15件教育關鍵事件,並彙整出2025十大教育趨勢關鍵字。 2024年,教育現場經歷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大事件,從師生衝突的激化到政策的調整,每一件都牽動著師生的日常,也對教育的未來帶來深遠影響。

從這15件教育大事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2024年教育現場正面臨的幾大變化與挑戰: 師生衝突與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大修顯示,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正受到考驗,如何修復信任與建立尊重成為迫切課題。校安通報機制修正與學輔法修法則進一步強化了校園安全的法律與輔導網絡,但實際落實仍需更多支持。 學生拿球棒打傷老師、情障生與老師發生激烈衝突……,相似的親師生衝突早已不是首例。「身為老師,我不會用威權教育孩子,更不想回到體罰世代拿出藤條、用恐懼讓孩子信服。老師已經退了一百步,不再求尊師重道的年代能回來,只希望當我們拿出善意的時候,至少還能互相尊重⋯⋯」

People Also Search

當我們談到「翻轉教育」這個詞時,腦中往往浮現的是顛覆傳統、創新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關鍵字。這股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尤其在疫情後更加勢不可擋。翻轉教育(Flipped Learning)不只是單純把課堂講授內容放到線上讓學生回家看,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課堂的角色:老師從知識傳遞者,變為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那麼,全球有哪些國家已經走在這股浪潮的前端,甚至成為領先的典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翻轉教育的起源地——美國。早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就開始嘗試將課堂錄影後上傳,讓學生回家觀看,課堂時間則用來討論、做實驗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迅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中,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許多美國大學,例如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等,甚至結合線上課程(如

當我們談到「翻轉教育」這個詞時,腦中往往浮現的是顛覆傳統、創新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關鍵字。這股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尤其在疫情後更加勢不可擋。翻轉教育(Flipped Learning)不只是單純把課堂講授內容放到線上讓學生回家看,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課堂的角色:老師從知識傳遞者,變為引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那麼,全球有哪些國家已經走在這股浪潮的前端,甚至成為領先的典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翻轉教育的起源地——美國。早在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就開始嘗試將課堂錄影後上傳,讓學生回家觀看,課堂時間則用來討論、做實驗和解決問題。這種模式迅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中,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許多美國大學,例如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等,甚至結合線上課程(...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但研究報告常常比較聚焦在描繪不同專業領袖看見的遠景,少了各地教育工作者與意見領袖的聲音,不容易串接當下現實與未來。所以,當 Google for Education 在2022年底分三批公布近200頁的《未來教育》(Future of Education)報告時,引起了不少矚目。 這不只是因為 Google 本身就有為教育界量身打造的工具而深入了解教育界人士與未來世代的學生;它的企業經營與研究都走在時代前端,了解世局趨勢;旗下服務匯聚了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洞察,貼近現實;更因為這份報告與全球行為洞察研究機構 Canvas8 合作,共歷時二年、跨越了24個國家,帶領讀者走訪產官學界,看到了比其他報告更進一步的未來需求與教育趨勢,還包含了如何教與如何學,以及教育與學習生態系未來將如何轉變,希望能夠呈現「截然不同」的未來。 強調以科技重塑教育的媒體《The Journal》也採訪了相關單位。綜合這份...

接著來看亞洲,日本和新加坡的翻轉教育發展也不容小覷。日本的教育向來強調扎實基礎與精緻化教學,但近年也開始引入翻轉課堂概念,尤其在大學階段。例如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翻轉課堂與數位工具結合,強調學生在課前先預習知識,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而新加坡則在中小學階段就投入翻轉教學,國家教育部不僅提供數位平台,還針對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具互動性的課堂活動。新加坡的強項在於系統性規劃,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都為翻轉教育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後盾。 再把視角放到北歐,芬蘭的教育改革也頗受全球矚目。雖然芬蘭不特別強調「翻轉教育」這個詞,但他們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主與批判思考、重視探究式學習——與翻轉教育的精神不謀而合。芬蘭的學生不需要繁重的考試壓力,老師也擁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可以靈活設計課程。這使得芬蘭教育在實質運作上,早已走在翻轉教育的前面。 中國則展現出另一種模式。由於龐大的學生人口與資源分布不均,中國的翻轉教育往往依賴大型線上教育平台,例如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透過錄播與直播課程,將優質教學資源送進偏遠地區。這不僅縮小了城鄉差距,也開啟了另一種大規模的翻轉模式——從單一課堂到整個國家層面的學習翻轉。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许多教育挑战,从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到学校体系的改革,教育系统在不同国家的运作方式也各不相同。许多国家正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互相学习以促进自身的进步。本文将探讨几个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并反思其对全球教育政策的启示。 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芬兰的教育系统常常被视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典范。该国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芬兰的成功经验在于提供无需付费的高质量教育,并将课程设计与当地文化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

接著來看亞洲,日本和新加坡的翻轉教育發展也不容小覷。日本的教育向來強調扎實基礎與精緻化教學,但近年也開始引入翻轉課堂概念,尤其在大學階段。例如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翻轉課堂與數位工具結合,強調學生在課前先預習知識,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而新加坡則在中小學階段就投入翻轉教學,國家教育部不僅提供數位平台,還針對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設計出更具互動性的課堂活動。新加坡的強項在於系統性規劃,整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都為翻轉教育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後盾。 再把視角放到北歐,芬蘭的教育改革也頗受全球矚目。雖然芬蘭不特別強調「翻轉教育」這個詞,但他們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主與批判思考、重視探究式學習——與翻轉教育的精神不謀而合。芬蘭的學生不需要繁重的考試壓力,老師也擁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可以靈活設計課程。這使得芬蘭教育在實質運...

芬兰的教师被视为专业人士,具备高等学历和专业培训,这使得教学质量有了保证。学校的课程设计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这与许多国家制定的重视考试成绩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新加坡被誉为教育改革的旗帜。该国通过对教育质量的持续投资,实现了迅速的国际教育地位提升。新加坡的教育系统重视数学和科学等学科,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为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和数字化转型等挑战,世界各国和组织机构不断提升战略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STEM教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海外办学扩优提质等议题,各国与国际组织陆续出台了系列推动基础教育变革的战略政策,通过国际倡议、战略引领、政策规范、国际合作等方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宋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 2024年教育現場經歷了不少挑戰與變化,從師生衝突、法律議題到教學方式的革新,每一件大事都牽動著老師們的日常。而未來一年,教育的發展方向又會如何影響課堂與校園呢?本篇整理了2024年的15件教育關鍵事件,並彙整出2025十大教育趨勢關鍵字。 2024年,教育現場經歷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大事件,從師生衝突的激化到政策的調整,每一件都牽動著師生的日常,也對教育的未來帶來深遠影響。

芬兰的教师被视为专业人士,具备高等学历和专业培训,这使得教学质量有了保证。学校的课程设计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这与许多国家制定的重视考试成绩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新加坡被誉为教育改革的旗帜。该国通过对教育质量的持续投资,实现了迅速的国际教育地位提升。新加坡的教育系统重视数学和科学等学科,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为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和数字化转型等挑战,世界各国和组织机构不断提升战略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STEM教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海外办学扩优提质等议题,各国与国际组织陆续出台了系列推动基础教育变革的战略政策,通过国际倡议、战略引领、政策规范、国际合作等方式,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宋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

從這15件教育大事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2024年教育現場正面臨的幾大變化與挑戰: 師生衝突與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大修顯示,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正受到考驗,如何修復信任與建立尊重成為迫切課題。校安通報機制修正與學輔法修法則進一步強化了校園安全的法律與輔導網絡,但實際落實仍需更多支持。 學生拿球棒打傷老師、情障生與老師發生激烈衝突……,相似的親師生衝突早已不是首例。「身為老師,我不會用威權教育孩子,更不想回到體罰世代拿出藤條、用恐懼讓孩子信服。老師已經退了一百步,不再求尊師重道的年代能回來,只希望當我們拿出善意的時候,至少還能互相尊重⋯⋯」

從這15件教育大事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2024年教育現場正面臨的幾大變化與挑戰: 師生衝突與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大修顯示,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正受到考驗,如何修復信任與建立尊重成為迫切課題。校安通報機制修正與學輔法修法則進一步強化了校園安全的法律與輔導網絡,但實際落實仍需更多支持。 學生拿球棒打傷老師、情障生與老師發生激烈衝突……,相似的親師生衝突早已不是首例。「身為老師,我不會用威權教育孩子,更不想回到體罰世代拿出藤條、用恐懼讓孩子信服。老師已經退了一百步,不再求尊師重道的年代能回來,只希望當我們拿出善意的時候,至少還能互相尊重⋯⋯」